顯示具有 體外診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體外診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

體外診斷醫療器材風險管理述要篇(五之五)


(續篇,參閱前篇

ISO/TR 24971的附錄 H 是技術委員會ISO/TC 210與技術委員會 ISO/TC 212、臨床實驗室測試和體外診斷試驗系統合作編寫的。

該文件描述製造商可用於開發、實施和維護符合 ISO 149712019 的風險管理過程的方法介紹。另外其它替代方法亦可以滿足 ISO 149712019 的要求。

在判斷本文件中指引的適用性時,宜考慮該指引適用的醫療器材的性質、如何使用和由誰使用此等醫療器材以及適用的法規要求

H.6 生產及後生產活動

H.6.1 概述

建立一個有效的系統來監督後生產資訊(投訴、不良事件和產品不符合項)對製造商來說可能是一個挑戰,特別是對於用於醫學實驗室的器材,因為監督危險情況和傷害的實際頻率之可靠資料很難獲得。監督危險的發生及其原因相對地更加直接,因為此類回饋可以由經歷事件的器材使用者直接提供。宜收集和分析器材失效、使用錯誤和醫療事故的報告,並將觀察到的頻率與預期的頻率進行比較(顧及繁忙的實驗室短缺通報的可能性)。

在建立收集後生產資訊的系統時,製造商可以使用產品風險分析對預期傷害、危險情況、危險及其原因制定分類和編碼方案,從而促進基於風險的調查優先順序。可以根據潛在傷害的估計嚴重程度以及不正確,或延誤結果導致傷害的可能性對事件進行分類。此類工具可用於投訴處理、上市後監督和不良事件報告以及產品失效調查。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聲明

H.6.2 監督分析性能

收集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生產和後生產資訊的有效系統需要監督來自內部和外部來源的分析性能資料。

性能資料的內部來源係下述期間例行性收集的生產資料,包括:產品放行測試、賦值活動、穩定性監督過程和產品失效調查。

性能資料的外部來源可以包括從自願參與外部品質管制和能力測試計劃、使用者性能評估以及儀器安裝和維修服務活動中獲得的例行性資料。

H.6.3 監督臨床性能

除非醫學實驗室收到臨床醫生的投訴,否則他們通常無法知道報告的結果是不正確的,甚至可能導致不適當的醫療決定、干預或損傷。因此,作為後生產活動的一部分,宜仔細監督任何報告的傷害嚴重性及其頻率。

除了監督顧客對臨床事件的回饋外,製造商還須調查更多的來源,以了解類似產品出現新的及突發的危險或危險情況。此類來源可以包括監督機構維持的不良事件和召回資料庫,以及來自公眾安全機構、國家醫學實驗室協會和醫學文獻的報告。

H.7 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風險情境示例

H.7.1 概述

以下通用示例說明常見類型的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造成的危險情況之不同風險分析方法。此等示例並非代表唯一推薦的方法,可能並不適用於所有此類器材或預期使用。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製造商有責任決定其器材使用合宜的風險分析方法。風險管理計劃須文件化整個生命週期中採用的方法,以及選擇該方法的理由。

H.7.2醫學實驗室自動化分析儀:檢驗結果不正確

在此種情境,臨床醫生正在診斷患者,臨床醫生從中央醫學實驗室申請體外診斷(IVD)檢查。如果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生成的結果不正確並報告給臨床醫生,則可能會發生導致傷害的一系列事件,如下所示:

a) 初始事件發生(例如器材失效或使用錯誤);

b) 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產生臨床不正確的檢查結果(即危險情況);

c) 器材使用者無法檢測到不正確的結果(或其原因);

d) 器材使用者向臨床醫生報告錯誤的結果(即危險情況);

e) 臨床醫生未識別出不正確結果;

f) 不正確的結果誤導臨床醫生誤診;

g) 臨床醫生不當干預/未干預;

h) 患者因臨床醫生的干預/未干預而受到損傷(即經歷傷害)。

在上述場景中,來自不正確結果的危險事件序列通過醫學實驗室延伸到臨床醫生,後者的決定和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超出製造商任何合理的風險控制手段。基於此項風險分析目的,當臨床醫生收到不正確的結果時,可以認為患者將處於危險情況,因為在該事件之後,患者可能會受到基於不正確結果的任何臨床決定和措施的傷害。

此種危險情況的定義允許將風險分析分為分析部分和臨床部分,並按危險情況區分開來。每個部分可以由適當的專家組成的跨職能團隊獨立地分析和記錄,各專家團隊可以專注於與其專業知識相關的事件。可以將兩部分的分析結果結合起來,以獲得傷害的總體或然率。

此種方法有效率地利用技術專家和醫學專家。另亦允許為風險管理文件創建臨床風險分析報告,該報告可用於發生設計變更的情況時支援更新風險分析,以及確定在後生產監督期間遇到的任何危險情況造成傷害的嚴重性和發生或然率。

H.7.3個人(自測)器材:血糖狀態的分級不正確

在此種情境,被診斷患有 II型糖尿病的患者會定期監督自身的血糖濃度,並在結果顯示高血糖時自行服用降血糖藥。雖然患者實際上是低血糖的,但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給出血糖位於高點的不正確結果,隨後服用降血糖藥導致患者血糖進一步降低。導致傷害可能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如下示:

a) 初始事件發生(例如:器材失效或使用錯誤);

b) 個人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產生臨床上不正確的葡萄糖結果(即危險);

c) 患者未將結果識別為錯誤;

d) 不正確的結果誤導患者做出不適當的治療決定(即 危險情況);

e) 患者進行降血糖治療;

f) 患者出現明顯的低血糖(即受到傷害)。

在上述情境中,由於不正確分級在高點的血糖量測導致患者血糖狀態分級不正確,引起的事件序列主要侷限於製造商控制下的事件,以及患者根據製造商提供的安全資訊做出的決定和措施。基於此項風險分析目的,當發生可能直接導致傷害的事件時(例如:自行服用降血糖藥),可以認為患者處於危險境地。

在上述情境,對事件序列進行分級沒有實務利基。整個風險分析可以由適當的技術和醫學專家組成的跨職能團隊有效率地執行。

H.7.4在醫療站點使用之便攜式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關鍵結果延誤

在此種情境,疑似內傷的患者正在緊急護理機構接受治療,該機構會進行體外診斷(IVD)檢查以評估潛在的器官損傷。儘管使用者遵循了使用說明,但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顯示錯誤消息,當臨床醫生需要決定是否進行緊急程序時,未能獲得檢查結果。導致可能發生傷害的一系列事件如下:

a) 初始事件發生(例如:器材失效或使用錯誤);

b) 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未能產生臨床必要的檢查結果(即危險);

c) 裝置使用者無法在要求的時間內重複檢查;

d) 臨床醫生未能獲得結果來支持干預決定(即危險情況);

e) 臨床醫生在沒有檢查結果的情況下做出關鍵決定/措施;

f) 臨床醫生的決定/措施不適合患者的病情);

g) 患者因臨床醫生的作為/不作為而受傷(即受到傷害)。

在上述情況下,事件序列導致臨床醫生在沒有評鑑內部器官損傷的情況下執行緊急程序。基於此風險分析目的,當在需要的時間未收到預期結果時,可以認為患者處於危險狀態,之後患者會曝露於臨床決定和措施,而未受到檢驗結果的益處。

製造商可以考慮將整個事件序列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分析,或是將其劃分為多個部分,宜基於何種方法更適合客觀的風險分析。

參考文件 (略) (參見原標準)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

體外診斷醫療器材風險管理述要篇(四之五)


(續篇,參閱前篇

ISO/TR 24971的附錄 H 是技術委員會ISO/TC 210與技術委員會 ISO/TC 212、臨床實驗室測試和體外診斷試驗系統合作編寫的。

該文件描述製造商可用於開發、實施和維護符合 ISO 149712019 的風險管理過程的方法介紹。另外其它替代方法亦可以滿足 ISO 149712019 的要求。

在判斷本文件中指引的適用性時,宜考慮該指引適用的醫療器材的性質、如何使用和由誰使用此等醫療器材以及適用的法規要求。

H.3 風險控制

H.3.1 概述

由於臨床醫生的決定和措施往往超出製造商任何合理的風險控制手段之範圍內,因此風險控制活動宜側重於降低製造商控制下的事件發生的或然率。這包括向實驗室使用者提供安全資訊並查證安全資訊的有效性。如果製造商使用《P1 x P2》方法,即意味著風險控制措施旨在降低或然率P1.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聲明

H.3.2 本質安全的設計和製造

通常經由降低報告錯誤結果或發生臨床上顯著延誤的可能性(例如:通過確保性能特徵滿足醫療要求)來降低患者的風險。對於血糖、電解質、酶和治療藥物等分析物的定量量測,限制誤差幅度可以減少不適當醫療決策的頻率。

控制檢驗結果準確性和可靠性的設計特徵一示例包括:

  • 校正品值的正確度(例如:可追溯到公認的參考標準);
  • 量測不確定度(例如:量測系統的精確度);
  • 體外診斷(IVD)試劑的分析特異性(例如:最佳化的組成成分);
  • 檢測限度或定量限值(例如:改進的量測技術);
  • 儀器的可靠性(例如:最大限度地減少硬體或軟體失效);
  • 區分陽性和陰性樣本(例如:穩健的臨界值);
  • 消除容易出錯的程序步驟(例如:自動化、防錯);
  • 零部件版本可追溯性和正向式樣品識別(例如:條碼);
  • 軟體功能(例如:現今技術水準的編碼標準);
  • 系統易用性(例如:可用性工程);
  • 資料網路和網際網路連接(例如:資訊保全);
  • 減少試劑或校正品的可變性(例如:各批次間的規格對應、供應商要求);
  • 防止虛假結果(例如:間歇性零部件故障);
  • 試劑、校正品或對照材料的穩定性(例如:微生物控制)。

 H.3.3 IVD醫療器材或製造過程中的保護措施

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或試劑盒中用於防止可能導致結果不正確或延遲的檢測功能示例包括:

  • 液位感測器,以確保足夠的樣品量(例如:檢測「取量不足));
  • 故障偵測系統(例如:分光光度計漂移、溫度控制不足);
  • 樣品品質檢查(例如:溶血、黃疸、血脂);
  • 用於檢測和去除樣品的人為干擾(例如:泡沫或纖維蛋白凝塊)的控制措施;
  • 內置控制器,用於查證校正品或試劑批次是否正確(例如:條碼閱讀器);
  • 警報和錯誤消息,以提醒使用者故障情況和恢復過程;
  • 軟體識別有問題結果以進行反射測試、審查或阻止;
  • 對所供應零部件進行進貨檢查;
  • 過程中檢驗測試和最終產品驗收測試。

註:使用者實施的檢測方法建議,例如品質管制測試、確認性檢查或臨界值通知被視為安全資訊,而不是保護措施。

 H.3.4 安全資訊

向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使用者提供安全資訊,以防止危險或危險情況的發生。如果

  1. 此類資訊指示使用者採取或避免哪些操作,
  2. 目標使用者能夠遵循說明,
  3. 可以合理預期他們將遵循此等指示;則安全資訊可能是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

宜明確呈現若忽視上述安全資訊的不利後果。

安全資訊可用於醫學實驗室或其他預期使用者的風險管理過程。供使用者能夠控制風險的安全資訊示例包括:警告、說明和其他資訊:

  • 與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相關的化學或生物危險;
  • 禁忌的醫療狀況或臨床應用;
  • 樣品收集、儲存和製備;
  • 識別不適當的樣品類型;
  • 消費者可檢測到的干擾物質(例如:可見溶血);
  • 危險原因,包括潛在的使用錯誤;
  • 不相容的系統零部件和附件;
  • 安裝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公用設施和配置(例如:使用環境);
  • 試劑儲存不當或超過有效期使用;
  • 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安裝、維修和處置;
  • 品質管制樣品和頻率;
  • 當量測值高於量測區間上限時,確證樣品的量測區間和稀釋說明;
  • 生物參考區間和醫療決定點;
  • 經過確證的可重複使用物品的清潔方法;
  • 預防性維護程式;
  • 界面和連接要求;
  • 在系統失效時進行備份和恢復。

註:安全資訊可以遵守法規或國際標準,例如: ISO 18113(所有部分)。

H.3.5 標準和分析性能準則

少數的產品標準定義特定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公認現今科技水準,例如:ISO 15197—血糖自行監測器材,ISO 17593—口服抗凝治療的自行監測器材。然而,某些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國際標準闡述本質安全的某些考量,亦能提供證據佐證特定危險情況的風險已經減少到現今科技水準。

又如ISO 17511定義體外診斷(IVD)校正品值往上追溯到較高階計量水準的參考物質的計量學溯源過程。檢測醫學溯源聯合委員會(JCTLM)在官方網站(http://www.bipm.org/jctlm)維護體外診斷(IVD)參考量測系統資料庫。符合ISO 17511視為使用JCTLM核准的參考量測系統,可以提供製造商已將與檢驗結果準確性相關風險減少到現今科技水準。

其它與風險控制潛在相關的體外診斷(IVD)標準示例為:

  • ISO 17822-1 體外診斷檢驗系統—病原微生物檢測和鑑定用基於核酸擴增的體外檢驗程序,實驗室品質實踐指引,第一部分:通用要求、術語及定義。註:已被 ISO 17822:2020替換。
  • ISO 20776-1 抗微生物試驗設備的性能評估,
  • ISO 20916 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使用人體樣本進行臨床性能研究,
  • ISO 23640 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體外診斷試劑穩定性評估,
  • IEC 61010-2-101 體外診斷檢驗系統—自測用血糖監測系統通用技術條件,
  • IEC 61326-2-6 體外診斷檢驗系統—體外診斷設備電磁相容性,
  • IEC 80001-1風險管理在接入IT網路的醫療器材之應用,第一部份—網際網路醫療器材或健康軟體在其實施和使用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資訊保全 

某些分析物的公認性能準則在世界健康組織(WHO)、國際和國家公共健康機構、標準化組織、專業醫學學會及監督機構的出版品中呈現。

製造商的責任在佐證說明該等標準及性能準則適用於其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和預期使用的程度,並依照ISO 14971:2019要求的查證確已考量全部相關的危險情況。

H.3.6使用者教育和訓練

面對複雜的使用者界面、困難的檢驗程序或關鍵的臨床應用,安全資訊可以採用製造商提供訓練和教育方案的形式以幫助避免使用錯誤。也可以提供適用於持續教育方案的訓練教材。

例如:口服抗凝治療監督系統的產品標準(見ISO 17593)要求製造商為臨床醫生提供已確認的訓練方案,並為病患和該等器材的其它使用者提供教育方案。該國際標準的制定專家認為,該等風險控制措施係屬必要,以確保家庭環境中使用的風險得以接受。

在確定由安全資訊減少風險的程度時,考量下列事項:

  • 使用環境、器材使用者的專業能力和容納力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
  • 世界各地的品質管制和品質保證實務互有差異;
  • 向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使用者提供的醫療使用禁忌和干擾藥物的資訊可能未必皆能傳到申請檢驗的臨床醫生。

H.4 受益—風險分析

7.4提供受益—風險分析實務指引。

若未能直接描述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受益,可以建立替代式終結點。示例包括用以識別特定疾病、在疾病的不同階段提供診斷、預測未來發生疾病、與/或識別患者對既定治療可能的反應之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能力。

H.5 呈現剩餘風險

H.5.1 通用考量

附錄D說明呈現剩餘風險旨在供器材使用者、潛在臨床醫生及患者提供資訊,以便供其權衡使用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風險及受益,得以從風險可接受性考量而做出知情決定。製造商宜考慮醫學實驗室和臨床醫生所需資訊,供其評估本質剩餘風險,而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減少風險之措施。

可以採用不同方式呈現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剩餘風險,包括隨附文件內容提供性能規格的「聲明」、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或檢驗程序的侷限性、與/或製造商未能消除危險和危險情況的潛在原因之相關資訊。以安全資訊呈現剩餘風險提供給使用者係補充既有風險控制措施。

註:國家法規或國際標準亦可規定在隨附文件內呈現剩餘風險,如ISO 18113(所有部份)。

H.5.2 性能規格

描述相關的性能分析特性及臨床性能研究結果(見ISO 20916),得以供醫學實驗室主任和臨床醫生評估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在其預期醫療應用之功效。

描述性能特性須足夠詳細,以便實驗室或其他使用者足以:

  • 查證係稱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能否按製造商預期方式運作;
  • 決定與檢驗結果相關的量測不確定度;
  • 了解檢驗結果將達到臨床醫生的醫療需求。

在實際或模擬使用條件下進行性能評估的結果可以匯整並呈現在隨附文件。

H.2.2.2提供潛在相關之性能特性示例。

H.5.3 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侷限事項

ISO18113-1要求隨附文件須呈現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分析方面及臨床方面的侷限事項。此等侷限事項係稱器材可能不按照預期方式運作的情況,因此亦可視為呈現剩餘風險的一種方式。例如:

  • 使用者未能偵測出來的干擾物質(例如:藥物、生物代謝物)
  • 性能特性可能不適用於某特定患者群體;
  • 量測區間溢值(量測區間之外的性能特性未經過確證);
  • 參考區間或醫學決定點可能不適用的患者群體;
  • 原始樣品類型對係稱之預期使用未經過確證;
  • 可能影響檢驗結果但尚未經過研究的情形和因素。

H.5.4 公認的侷限使用

某些可能導致危險情況的事件或情況係檢驗醫學界眾所周知,該等風險係透過標準的醫療或實驗室實務採取對應措施,通常不會在使用說明中描述以避免令其陷入不必要的細節。製造商宜考慮附加的資訊是否適當,以確保使用者意識到此等事件或情況相關的風險,須謹慎地傳達過多風險的危險,可能讓使用者難以理解重點控制的是哪些風險。例如:

  • 關於警語、指示及其它安全資訊隱含意義,可以理解為,若不遵守該等事項可能造成危險及危險情況,故不預期製造商將此類違犯行為視為剩餘風險,凡是未遵守明確警語或指示皆視為錯誤使用(參見H2.3.5)。
  • 常識認為機電設備偶爾會失效而需要維修,以及凡使用時逾越有效期限的生物材料可能變得不穩定而失效。
  • 預期實驗室將會實施緊急應變計畫,例如:備用系統或備用實驗室,以確保在不利情況時仍能提供基本服務(見ISO 15189)。

(未完,續次篇




2024年10月13日 星期日

體外診斷醫療器材風險管理述要篇(三之五)

ISO/TR 24971的附錄 H 是技術委員會ISO/TC 210與技術委員會 ISO/TC 212、臨床實驗室測試和體外診斷試驗系統合作編寫的。

該文件描述製造商可用於開發、實施和維護符合 ISO 149712019 的風險管理過程的方法介紹。另外其它替代方法亦可以滿足 ISO 149712019 的要求。

在判斷本文件中指引的適用性時,宜考慮該指引適用的醫療器材的性質、如何使用和由誰使用此等醫療器材以及適用的法規要求。

(續篇,參閱前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聲明

H.2.6 確定可預見的事件順序

H.2.6.1 通用考慮事項

識別和分析可能導致危險情況並可能發展為傷害的合理可預見的系列事件或事件組合,對於估計傷害發生的或然率實屬必要。瞭解此等活動和事件還可以幫助製造商選擇危險情況進行風險分析,並識別降低風險和控制風險的機會。

擬分析的特定事件順序將取決於特定的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及其預期使用。在概述事件的順序時,製造商宜考慮目標使用者的知識、技能和能力、使用環境以及可能增加或降低風險的任何事件和情況。

儘管醫學實驗室使用旨在檢測錯誤的控制程序運作,但製造商宜考慮其在檢測特定失效模式的有效性。零星的隨機失效對於實驗室來說尤其難以檢測。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皆深諳此道,並質疑任何與其他可用資訊或其臨床印象不一致的結果。但是,如果不正確的結果看起來合理,並且如果將會影響診斷或治療決定,則可能導致不適當或延遲治療,並對患者造成潛在傷害。

如果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失效導致關鍵醫療決定可獲得的體外診斷(IVD)結果的顯著延遲,則可能會造成危險情況。儘管使用者對制定備份計畫和恢復計畫負有主要責任,但器材失效可能是一個促成要素。與進行常規檢驗的實驗室相比,臨床上顯著的延遲更可能發生在護理站點或支持緊急護理的實驗室裡。

H.2.6.2 事件順序說明

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風險情境通常涉及比其他醫療器材更長的系列事件順序。它們包括不受製造商直接控制的活動,例如:器材使用者(例如:醫學實驗室或護理站點使用者)執行的活動,以及申請檢驗結果的臨床醫生之醫療決定和措施。

凡做出描述時宜應先從初始事件(通常是受到分析的危險之原因)和直接受製造商控制的事件開始,通過邏輯地推演器材使用者的可預見各項決定和其對應措施,所導致每個傷害(係為可預見的結果)的臨床決定和措施做為結束。

須盡可能地詳細描述上述事項,以擷取主要的起始和衍生事件,但又無須太詳細,以免次要而無關緊要的事件妨礙分析。製造商可以選擇將複雜的系列事件順序劃分為較短的段子,以便具有所需專業知識的個人可以執行分析。H.2.7.2 中討論了此種方法。可以利用圖表(例如:過程圖、事件樹)記錄和傳達複雜的系列事件順序。

a)       製造商控制的事件

導致危險情況的初始事件順序可能以製造商品質管理系統的失效而引起。失效條件或潛在的使用錯誤可能由製造商直接控制的活動而引起,例如:

  • 設計和開發;
  • 器材標籤;
  • 製造和供應商管理;
  • 產品庫存和分銷;
  • 器材維修;
  • 訓練和產品支援。

b)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使用者控制的事件

在實驗室或護理站點的器材操作期間,可能會發生使用錯誤和器材失效。預防或檢測危險的活動以及使用者採取的回應措施係由實驗室或護理站點直接加以控制。此等器材使用者將製造商提供的保護措施和安全資訊納入他們自己的風險管理過程。

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使用者也可能通過錯誤使用(見H.2.3.5)對患者造成或促成風險,包括未能維持適當的品質保證程序、緊急應變和復原計畫或安全保護。向臨床醫生報告或不報告檢驗結果的決定完全由醫學實驗室或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其他使用者控制。在分析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使用者控制的事件順序時,宜考慮目標使用者的能力和使用環境。

通常由使用者控制的活動示例,使用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製造商提供的資訊,材料和支援,包括:

  • 與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一起使用的樣本採集器材的選擇,使用和儲存;
  • 採集、處理和儲存患者樣本;
  • 系統的安裝和設置,包括使用者訓練、零部件或耗材鑒定以及性能查證;
  • 配件、耗材和零件的選擇、準備、使用和儲存(包括:有效日期管理);
  • 校正活動和計量學的可追溯性;
  • 品質保證活動(例如:品質管制、能力測試、檢驗差值比對);
  • 檢討和報告檢驗結果;
  • 與臨床醫生的溝通(預期使用、禁忌症、召回結果、監督);
  • 內部網路和互網際網路之連接程度;
  • 生物危害廢棄物處置;
  • 器材維護、維修、除役和處置;
  • 緊急應變和復原計畫(例如:備份系統)。

c) 臨床醫生控制的事件

臨床醫生控制的事件通常從接收和檢討檢驗結果,以及決定是否接受結果有效為起點。大的錯誤可能會受到質疑並加以拒絕(例如:與其他診斷資訊矛盾的結果,與生命表徵不相容的異常結果),但合理的結果可能會被接受、視為有效並可能採用供醫療決定。。

註:臨床決策明確排除在ISO 149712019的範圍之外。這是指

臨床決定是否使用特定醫療器材或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而不是受不正確或延遲體外診斷(IVD)結果影響的臨床決策。

當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在護理站點使用時,例如醫生辦公室,診所或專科醫院,臨床醫生通常參與患者樣本的收集、處理、庫存盤點和儲存,並且可以執行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使用者的許多或全部活動。此種情況,製造商通過隨附文件的安全資訊影響臨床活動有較大的機會。為風險分析識別出的事件順序須忠實呈現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實際的使用環境。

風險分析宜考慮任何合理可預見的臨床使用。基於風險管理目的,隨附文件中禁止或未明確說明的臨床使用可被視為合理可預見的錯誤使用。須注意,在實驗室中為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使用者編寫的隨附文件並不總是送到申請檢驗且依據檢驗結果採取行動的臨床醫生。

通常在臨床醫生控制下(可能由實驗室指導和支援)的決定及活動示例包括:

  • 將結果與預期值進行比較;
  • 要求進行確認或證實檢驗事項;
  • 在沒有檢驗結果(如果延遲)的情況下繼續之;
  • 建立臨床診斷;
  • 開始或停止治療。

H.2.7 損害發生或然率的估計 

H.2.7.1 一般考慮

風險分析宜考慮H.2.6.2中所述的整個系列事件順序。患者受到傷害的或然率是與特定危害和潛在危害相關的系列事件順序中每一個事件的組和或然率。估計傷害發生或然率所使用的方法可能取決於事件順序的複雜性。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是確保可以由具有與所分析的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相關的適當知識和專業知識(包括臨床使用以及所涉及的技術)的個人進行分析。製造商可以將整個系列事件順序當作一個整體進行分析,或將其劃分為多個子集分析,端視何種方法更適合客觀的風險分析。H.7給出不同風險分析方法應用於常見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情境的示例。

對於涉及短序列事件的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例如:自我檢測或護理站點器材,風險分析可能相對簡單。可以組建一個跨職能專家團隊,根據其專業判斷,並輔以可用的分析和臨床資訊(例如:上市前研究、類似產品的經驗、相關的後生產資訊),對每種已識別的危險情況之傷害發生或然率進行估計。跨職能團隊宜包括熟悉該器材的設計、構造、使用和售後服務、使用環境(例如:醫學實驗室、護理站點、患者家中),以及檢驗結果使用在臨床方面的專家。對於旨在與其他器材和/或網路通訊(包含軟體)的器材,團隊允宜包括連接和資訊保全方面的專業知識。

對於複雜的系列事件順序或事件組合,將危險情況分割進行分析,可以通過應用專家的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來分析相關系列事件順序,從而更有效地利用專家資源。這稱為《P1 x P2》方法,在下一個子句中有更詳細的解釋。

H.2.7.2 使用《P1 x P2》方法的特別指引

ISO 149712019 C.1 中所示的方法對具有延伸系列事件順序的複雜風險情境足堪運用。例如:源於不正確結果的事件可能超出醫學實驗室的範圍,延伸到臨床醫生的決定和對應措施,很大程度上已經超過醫學實驗室或製造商的任一合理的風險控制手段。危險情況發生的或然率(P1)和該危險情況造成傷害的或然率(P2),經由適宜的專家分別估計。或然率P1與實驗室中使用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分析並得出結果的醫學實驗室之分析有關,而或然率P2與臨床醫生使用前者結果,和基於該結果做出的決定和措施有關。將此等或然率結合起來,得到傷害發生的總體或然率(P = P1 x P2)。

對於預期使用於醫學實驗室的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事件的順序可以拆解成分析和臨床部分,危險情況之定義為向臨床醫生報告不正確的結果、臨床上顯著延誤報告結果、或未能報告重要的檢驗結果。每個拆分段的或然率可以單獨估計如下:

— P1 是危險情況發生的或然率;和

— P2 是該危險情況造成特定傷害的或然率。

H.1說明將《P1 x P2》方法應用於涉及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典型風險情境的一種方法,在該種情況,血液分析儀在醫學實驗室中執行血糖量測。該圖描述整個系列事件順序,從製造商校正器賦值過程失效開始,到多個患者傷害的可能性為結束處。

本例中的危險是由製造商分配的校正品賦值不準確引起的不正確(偽高值)血糖量測結果。此情境的前兩個事件處於製造商控制範圍。導致危險情況的後續事件發生在實驗室中,則超出製造商的直接控制範圍,但此等事件可能由製造商在隨附文件中提供的安全資訊潛在控制。其餘事件發生在實驗室直接控制之外,因此在此種情況下的危險情況(即曝露於危險情境)可以定義為超出製造商任何合理風險控制手段的事件。對於涉及不正確體外診斷(IVD)結果的情況,擬進行有效的風險分析,可以將危險情況定義為實驗室報告和/或臨床醫生收到不正確結果的事件。

此事件的風險分析中,危險情況發生的或然率(P1)和危險情況導致傷害的或然率(P2)可以由適當的主題專家分別估計。然後可以將這兩種或然率結合起來,以估計傷害的總體或然率。

P1:  危險情況發生的或然率

負責估計或然率P1的人員宜熟悉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設計、構造、使用和售後服務,並對其使用環境(例如:醫學實驗室、護理站點、患者家)有充分的瞭解。當分析P1事件時通常不需要醫學應用的專業知識。

P2:危險情況時發生傷害的或然率

受到指派估計P2的人員宜熟悉體外診斷(IVD)結果的醫療用途。或然率 P2 的估計方式可以使用專家臨床判斷和類似體外診斷(IVD)檢驗的經驗,並參考不良事件資料、醫學文獻和後生產資訊。估計P2通常不需要詳細瞭解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性能,或如何生成結果及報告方式。


Figure H.1 —
涉及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不正確血糖量測的實驗室情境系列事件順序圖示

H.2.7.3 估計傷害發生或然率的指引

H.1中顯示的問題旨在激發對系列事件順序的系統式分析,並指引制定適當的或然率估計值。此等問題宜根據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類型、特定的預期使用和所使用的風險評估方法適當地調整。

問題 1 4 與系列事件順序的分析部分有關,可以幫助製造商估計 P1。問題 5 8 與系列事件順序的臨床部分有關,可以幫助製造商估計 P2

H.1 幫助估計傷害發生或然率的問題

(未完,續次篇

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

體外診斷醫療器材風險管理述要篇(二之五)


ISO/TR 24971的附錄 H 是技術委員會ISO/TC 210與技術委員會 ISO/TC 212、臨床實驗室測試和體外診斷試驗系統合作編寫的。

該文件描述製造商可用於開發、實施和維護符合 ISO 149712019 的風險管理過程的方法介紹。另外其它替代方法亦可以滿足 ISO 149712019 的要求。

在判斷本文件中指引的適用性時,宜考慮該指引適用的醫療器材的性質、如何使用和由誰使用此等醫療器材以及適用的法規要求。

(續篇,參閱前篇

H.2.3 對患者的已知和可預見危險

H.2.3.1 危險識別

從患者的角度來看,如果體外診斷(IVD)檢驗結果可能導致(1)可能導致傷害受到不適當的醫療干預,或(2)缺乏必要的醫療干預以防止受到傷害,則體外診斷(IVD)檢驗結果將被視為危險。以下一般危害可能導致或促成可能有害的醫療決策。具體危險宜根據誤差的大小和方向、延遲程度或不正確或缺失的輔助資訊加以確定。

除了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本身的危險識別外,還須評估與連接性相關的危害識別。愈來愈多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使用直接或經由計算機網路、無線技術或網際網路連接到其他器材或系統,從而將其安全地運作帶來新的挑戰。隨著連接器材的使用越來越多,以及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產生的健康資訊的頻繁電子交換,確保有效的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功能和安全性的需求變得越來越重要。識別由於連接性而導致以下危險的故障須作為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風險管理過程的一部分進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聲明

a) 不正確的檢驗結果

對於定量和半定量檢驗,如果與正確值的差異超過臨床應用所需的誤差限值,則結果被視為不正確。分析性能要求通常在設計輸入過程中確定。

一些醫療決策可能會受到檢驗結果大小的影響,因此不正確結果的臨床意義可能取決於量測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大小。

對於僅提供陽性或陰性結果的定性檢驗程序(例如:愛滋病毒和妊娠檢查),檢驗結果陽性、陰性或不確定。

b) 延遲檢驗結果

如果醫療決策需要檢驗結果或其輔助資訊,並且臨床醫生沒有及時收到檢驗結果或其輔助資訊以支持關鍵的治療或干預決定,則認為檢驗結果或其輔助資訊係屬延遲。可以建立準則以定義什麼是構成醫療應用的臨床顯著延遲(例如:緊急護理情況)。

c)不正確的隨附結果資訊

體外診斷(IVD)檢驗結果提供的輔助資訊錯誤的後果取決於資訊在臨床決策中的使用方式,以及錯誤是否可能導致或促成傷害。

H.2.3.2 故障條件造成的危險識別

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在使用過程中發生失效可能導致H.2.3.1中定義的一種或多種一般危險。可能導致危險的失效條件可能包括:

  • 批次內或批次間不一致(例如試劑、校正品、對照品);
  • 不可追溯的賦值(例如:校正器、能力試驗材料、化驗對照);
  • 試劑非特異性(例如:干擾因子、抗體);
  • 樣品或試劑殘留異物(例如:移液器);
  • 量測不精確度(例如:系統水準);
  • 不穩定的材料(例如:在運輸、儲存或使用過程中);
  • 系統故障(例如:硬體、軟體、零部件、附件);
  • 數位技術故障,例如:
    • 軟體/固件漏洞易遭受入侵(例如:資料修改或遭竊);
    • 資料傳輸導致結果不正確或缺失、治療建議不當或因環境條件(例如靜電放電、ESD)而導致功能喪失延遲;
    • 連接破壞了所連接醫療器材的性能,對患者造成不安全的情況;
    • 數位應用程式錯誤地連接到其他器材或數位應用程式;
    • 資料儲存過程的損壞,導致不正確的資訊或延遲的結果;或
    • 由於網路連接中斷引起的結果或患者資訊的可獲得性延遲。

當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與數位軟體應用程式一起使用時,導致結果延遲的故障包括:

  • 智慧型器材操作系統更改,導致應用程式不可用並導致治療延遲,或非預期行為導致不正確的治療建議;
  • 智慧型器材資料儲存容量或傳輸速率資料限制,導致治療延遲或推薦治療不正確;
  • 應用程式和智慧型器材之間的時間不一致,導致治療延遲或結果不正確(特別是與過期結果顯示為有效的情形有關)。

H.2.3.3 識別正常使用中的危險

即使遵循了所有警告、預防措施和使用說明,器材按預期運行,分析性能符合製造商的要求,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技術的固有局限性偶爾會對H.2.3.1描述的患者造成一種或多種一般危險,。每個檢驗結果都受到不可避免的可變性來源的影響。即使分析性能已得到優化以將風險降至最低,正常使用中的偶爾結果也可能對個體患者造成危險。

正常使用中可能發生的危險可能包括由於以下原因而導致的不準確結果:

  • 由於統計賦阬的臨界值次不確定性,導致定性檢驗程序的固有假陰性和假陽性率;
  • 與定量檢驗程序相關的量測不確定性(性能聲明通常代表 95%的量涮結果處於醫學定義的目標限值內);
  • 將結果錯誤分類為「異常」或超出「正常」參考區間(經驗得知根據「正常」人類群體研究中95%的結果);
  • 樣品中干擾物質的影響(例如:交叉反應抗體、某些藥物或生化代謝物,或樣品製備材料);
  • 分析物本身的生物變異性(例如:天然蛋白質的異質性、正常分析物濃度的群體差異);
  • 分析物本身的化學性質(例如:固有的不穩定性、粘著性);
  • 患者樣本基質的可變性(即「基質效應」);
  • 儀器零部件的有限可靠性。

註:醫學上定義的性能要求考慮了預期患者群體中檢驗結果的統計分佈。在正常使用中發生危險情況被認為是對剩餘風險的不可避免的因素。

H.2.3.4 識別使用錯誤造成的危害

使用錯誤可造成H.2.3.1中描述的一種或多種一般危險。非常規實驗室過程特別容易出現使用錯誤。合理可預見的使用錯誤(即由易於預測的人類行為引起的)可以通過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設計和開發期間的可用性工程過程加以識別並潛在地預防之。請參見IEC 62366-1的相關資訊和指引。

在醫學實驗室或護理站點使用可能導致體外診斷(IVD)危險的錯誤可能包括以下事項:

  • 忽視特殊要求(例如:在正常的實驗室常規之外);
  • 不按順序執行操作,包括檢驗前和檢驗後過程(例如:操作說明不明確、使用者介面模稜兩可);
  • 資料輸入錯誤(例如:患者姓名、識別號碼、出生日期或年齡、性別等)。
  • 進行自我檢測的患者使用錯誤可能包括以下事項:
  • 應用的樣品體積不足(例如:份量少而未足以準確量測);
  • 不正確地插入試劑模組(例如:在器材準備好進行量測之前)。

H.2.3.5 識別合理可預見的錯誤使用造成的危險

可用性工程過程尚可以幫助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製造商防止因合理可預見的錯誤使用而引起的危險和危險情況。有關指引,請參見IEC 62366-1。合理可預見的錯誤使用示例包括:

  • 在閱讀使用說明書或完成訓練之前使用IVD醫療器材;
  • 無視警告、說明或其他安全資訊;
  • 採集不適宜的樣品類型(例如:指定樣本須為抗凝血漿時使用血清);
  • 報告的檢驗結果用於禁忌或未經確證的臨床使用;
  • 在重症監護環境中使用自測型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例如:準確性可能不足);
  • 使用未經查證的第三方校正器、試劑、品質管制材料或附件;
  • 在不正確的條件下儲存材料(例如:指定冷藏時卻僅為室溫);
  • 在規定的環境條件之外操作體外診斷儀器;
  • 禁用、不理會或未能啟用安全功能(例如:為了減少對使用者的頻繁騷擾);
  • 忽視執行規定的儀器維護;
  • 連接到沒有足夠網路連接或安全性的資訊系統;
  • 惡意造成不正確的結果或延遲治療,包括:
    • 器材被第三方應用程式或個人強行控制和冒充以更改結果,在連接的數位應用程式上產生不正確的結果;
    • 器材軟體配置損壞,產生不正確的結果;  
    • 截獲傳輸中的資料而延遲結果或向使用者發送不正確的結果。

進行自我檢測的患者可合理預見的錯誤使用可能包括以下事項:

  • 分割或重複使用試劑試紙(例如:降低成本);
  • 從其他替代部位(例如:由於疼痛而未從指尖處)採集樣本;
  • 靜脈穿刺部位未能清潔和消毒(例如:可能導致污染/感染);
  • 將試紙存放在不適當的環境條件下(例如:過熱的車輛)。

H.2.4 識別潛在危害

ISO 149712019要求製造商基於可能傷害的發生或然率和嚴重程度,估計每種已識別的危險情況相關的風險。這要求製造商以足夠的特異性確定對患者的潛在危險(例如:損害),賦與適當的嚴重程度值。

對於某些檢驗,單一危險情況可能導致代表一系列嚴重程度的幾種不同傷害。製造商宜決定在風險分析中包括哪些傷害,以確保對健康和安全的高度保護,並將理由文件化。所有判斷合理可能發生的傷害宜包括在內。如果生產或後生產資訊顯示有其它傷害發生過,則可以將其添加到風險分析中。

註:識別風險分析的潛在傷害並識別其嚴重程度和發生或然率,需要瞭解體外診斷(IVD)檢驗結果的臨床用途。因此,合格的醫學專家參與風險分析至關重要。

可能有助於識別和分類潛在危害的問題包括:

  • 預期使用是否是嚴重醫療狀況治療的主要決定因素?如果是,誤診或不適當的治療可能會產生什麼危害?
  • 預期使用是否涉及檢測傳染病病原體(例如:甲型肝炎或愛滋病毒)?如果是,假陰性結果是否會導致感染擴散到群體中的其他人?
  • 預期使用是否用於檢測和診斷遺傳性疾病(例如:鐮狀細胞病、血紅蛋白病攜帶者、阿茨海默症易感性、乳腺癌風險增加等)?如果是,假陰性結果是否會導致其他可預防或可治療疾病惡化?假陽性結果會導致不必要的醫療干預和潛在傷害嗎?
  • 預期使用是否用於預測藥物或器材的有效性?如果是,假陰性結果會導致治療受益的喪失和隨後的傷害嗎?假陽性結果會產生有害後果嗎?
  • 預期使用是篩選輸血或器官移植捐贈者嗎?如果是,不正確的結果是否會導致疾病傳播給接受贈者或導致正常功能的器官排斥反應?
  • 預期使用是否用於監測關鍵的身體功能?如果是這樣,不正確的結果或收到結果的嚴重延遲可能會造成什麼危害?
  • 如果發生了醫療干預,結果是不可逆的(例如:手術切除、流產),或是結果乃是可逆的(有或沒有進一步的醫療干預)?
  • 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是否需要連接到網路或網際網路,其中可能會發生患者資料的修改或遭到竊取(例如:資訊保全性不足)?

確定傷害嚴重程度的指引見5.5.4

H.2.5 識別危險情況

ISO 149712019要求製造商編製一套全面的危險情況以進行風險分析,由製造商基於風險分析之目的,決定何者構成危險情況(有關通用指引,請參閱ISO 149712019附錄C.4)。一種方法是檢討事件的發生順序。請參閱H.2.6以識別下列事件或狀況:

1)使患者曝露於危險中的事件或狀況,

2)超出製造商或器材使用者的任何合理控制手段,

3)使製造商能夠進行客觀的風險分析之事件或狀況。

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危險情況示例可能包括以下事件:

  • 臨床醫生收到不正確的實驗室結果;
  • 治療延遲(例如:由於IVD醫療器材故障);
  • 延遲向臨床醫生報告緊急請求的實驗室結果;
  • 不適當的治療(例如基於不正確的自我測試結果);
  • 錯誤識別患者樣本(例如:由於使用錯誤);
  • 報告患者結果的錯誤資訊(例如:由於網路故障)。

以下問題有助於分析與錯誤結果相關的危險情況:

  • 作為體外診斷(IVD)檢驗主旨的情況,是否使得假陰性或假陽性結果在其他診斷指標的可能前後關聯情境下仍然顯得「可相信的」,因此在決定臨床措/無措施意向之前未進一步確認?
  • 是否很少、有限的或沒有其他診斷工具可用於確認或否認潛在的假陽性或假陰性體外診斷(IVD)測試結果?

(未完,續次篇





2024年10月9日 星期三

體外診斷醫療器材風險管理述要篇(一之五)

體外診斷醫療器材風險管理述要篇(一之五)

ISO/TR 24971附錄 H 是技術委員會ISO/TC 210與技術委員會 ISO/TC 212、臨床實驗室測試和體外診斷試驗系統合作編寫的。

該文件描述製造商可用於開發、實施和維護符合 ISO 149712019 的風險管理過程的方法。另外其它替代方法亦可以滿足 ISO 149712019 的要求。

在判斷本文件中指引的適用性時,宜考慮該指引適用的醫療器材的性質、如何使用和由誰使用此等醫療器材以及適用的法規要求。

附錄H 體外診斷醫療器材指引

H.1 概述

H.1.1 體外診斷醫療器材風險管理

該附錄之目的係為體外診斷醫療器材的ISO 149712019的應用特定考量提供指引。本指引側重於不正確或延遲的體外診斷結果對患者的間接風險,旨在補充本文件中提供的一般指引。對器材使用者、其他人和環境的風險在本文件的其他部分進行了討論。其他診斷醫療器材的製造商也可能發現此等指引很有用。

在該附錄中,「臨床醫生」係總稱,專指為患者看病以及訂購、解釋和診治體外診斷(IVD)檢驗結果的醫療保健提供者。有關體外診斷(IVD)行業和實驗室醫學中常用的其他術語的定義,請參閱ISO 18113-1

由於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及其預期使用相當多樣化,該附錄僅只能提供一般性指引,目的是在製造商的風險管理過程中培養批判性思維、跨職能分析和知情決策。該附錄中的問題和示例旨在指引具有適當科學、工程和臨床專業知識的人員制定和執行有效的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風險管理計畫。它們並非詳盡無遺,也不一定代表所有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最佳實務。每個製造商宜決定適用於其特定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內容。

註1:醫療器材風險管理—通用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聲明

參考標準

  • ISO 14971:2019, Medical devices —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to medical devices 醫療器材—應用在醫療器材的風險管理 介紹
  • GB/T 42062-2022 醫療器械—風險管理對醫療器械的應用
  • ISO/TR24971:2020 Medical devices — 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ISO 14971 醫療器材—ISO 14971的應用指引
  • YY/T 1437 - 2023 醫療器械—GB/T 42062應用指南

H.1.2 IVD 風險管理的背景

對於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製造商來說,管理患者的風險是項挑戰。此等風險是間接的,通常涉及「合格中介成份」的擴展系列事件順序為特性,例如:「合格中介成份」係為使用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進行體外診斷(IVD)檢驗的訓練有素的使用者和依賴檢驗結果的臨床醫生。ISO 15189是醫學實驗室品質和能力的國際標準,要求醫學實驗室控制對患者的風險。為了支援該項要求,基於ISO 149712019陳述的相同原則和概念,特地為醫學實驗室風險管理過程開發ISO 22367。此將促進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製造商和醫學實驗室之間的有效風險溝通。

製造商風險管理過程中的安全資訊和揭露的剩餘風險是醫學實驗室風險管理過程的重要輸入事項。相反地,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使用者對此類資訊的需求以及實驗室使用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回饋是製造商風險管理過程的重要輸入事項。製造商有責任在開發或修改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時將使用者對風險管理資訊的需求作為設計輸入事項。

當製造商向醫學實驗室提供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時,任何未能通過設計或保護措施控制的風險,都會配合控制此等風險的安全資訊一起移轉給醫學實驗室。製造商亦在隨附文件中揭露任何剩餘風險,以便實驗室負責人可以評估此等風險並決定其可接受性。

生產商可以提供安全資訊,告知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使用者,但他們不能影響臨床醫生購買、接收檢驗結果並根據檢驗結果採取措施的行為。

某些體外診斷(IVD) 醫療器材是供臨床醫生在醫療照護點即時使用,而自我檢測體外診斷(IVD) 醫療器材實際上是由患者使用。雖然此等器材可能存在類似的風險情況,但使用者控制風險的能力可能甚為有限。因此,在設計醫療照護點即時器材和自我檢測器材時,必須採取適合實驗室外(預期)使用者和(預期的)使用環境之風險控制措施甚為重要。

H.2 風險分析

H.2.1 預期使用和合理可預見的錯誤使用

H.2.1.1 分析使用和臨床應用 大多數IVD醫療器材有兩個使用者,須考慮二個重要對象:

  • 完成全部或部分檢驗的使用者(供分析使用);
  • 接收、解釋和處理檢驗結果(供臨床使用)的臨床醫生。

對於用於自我檢測的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患者可能是唯一的使用者。

H.2.1.2  器材說明

每項風險分析都先要識別和文件化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清晰描述,及其在產生檢驗結果的特定角色。描述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時要考慮的問題包括:

  • 該器材是單獨用於產生檢驗結果還是與其他器材結合使用?
    • 如果器材是一個獨立的分析系統,它是否自動化(軟體、機器人)?
    • 如果與其他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結合使用形成一個系統,它在產生檢驗結果(例如樣品收集系統、樣品容器、量測儀器、軟體、資料庫、試劑、校正品、對照材料或附件)?
    • 如果是系統的一部分,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如何與系統的其他零部件相互作用?

  • 是否需要其他試劑或附件但未提供?
  • 器材是否採用新技術或創新技術(例如:用於量測、通訊)?
  • 該器材是否採用數位資訊技術來記錄和/或將檢驗結果傳輸給臨床醫生或與移動應用程式通訊?
  • 軟體應用程式是否提供診斷或治療建議?
  • 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是否與根據體外診斷(IVD)結果立即進行治療的醫療器材(例如:量測血糖水準並與植入的胰島素管理系統通訊的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進行通訊?

H.2.1.3 分析用途

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預期使用包括要檢測或量測的分析物;可接受的樣品類型;校正、品質管制和預防性維護活動;以及使用環境。還必須考慮合理可預見的錯誤使用(見H.2.3.5)。

在確定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分析用途時要考慮以下問題:

  • 該器材旨在量測或檢驗什麼分析物?
  • 檢驗結果是定性的、半定量的還是定量的?
  • 該器材是否會用於檢驗前、檢驗中或檢驗後階段?
  • 可以分析哪些標本(例如:血清、血漿、全血、尿液、其他體液、組織)?
  • 此等樣品中可能發現的其他物質是否會干擾分析過程?
  • 在核酸測序程式中,擴增產物是否對來自環境DNA/RNA源的污染敏感?
  • 在特定使用環境(例如:醫學實驗室、急診室、手術室、救護車、重症監護室、新生兒護理室、療養院、醫生辦公室、篩查診所或患者家中)使用是否有任何其他額外限制?
  • 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網路介面、連接或通訊至其他器材或網路嗎?
  • 誰將要使用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進行檢驗,哪些訓練和資格是合適的?

H.2.1.4 臨床應用

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預期臨床用途(在某些司法管轄區稱為使用適應症)包括使用檢驗結果的醫療條件和患者群體。製造商可以依靠內部或外部臨床專家來瞭解以下內容:

  • 體外診斷(IVD)檢驗結果將如何使用於臨床決策;
  • 所需的醫療決策點和準確程度;
  • 臨床醫生是否可以辨別不正確的結果(例如:基於誤差的大小或與其他臨床資訊的一致性);
  • 如果出現異常或意外結果,臨床醫生會採取什麼行動;
  • 延遲結果的臨床意義(如果有的話);
  • 不必要的醫療干預的潛在不良後果。

確定臨床用途時需要考慮的其他問題如下示:

  • 檢驗結果是否將用於:
    • 為了治癒、治療或預防疾病或其他病症而進行診斷?
    • 量測體液成分以確定患者的健康情況?
    • 監測治療藥物水準以確保有效劑量?
    • 確定捐獻的血液或器官的安全性?
    • 篩查人群是否存在特定標誌物?
    • 預測治療替代方案的有效性(「伴隨診斷」)?
    • 預測患上疾病的風險?
    • 預期使用以外的應用?
  • 結果將用於檢測、診斷、預測或監測哪些傷害、疾病或狀況?
  • 誰將使用體外診斷(IVD)檢驗結果:醫學專家,普通臨床醫生或患者?
  • 檢驗結果在醫療決策中的作用是否用於:
    • 作為立即做出醫療決策的基礎?
    • 使用其他相關資訊指引醫療決策?
  • 哪些患者群體將主要受益於體外診斷(IVD)檢驗?
  • 是否應明確任何患者群體的禁忌?

H.2.2  與患者安全相關的特性

H.2.2.1 一般考慮因素

除了與其他醫療器材相同的生物、化學、電氣、機械和安全特性外(見附錄A),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還具有分析性能和可靠性特性,此等特性決定其預期臨床用途的適用性。一些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可以同時進行多項檢驗,其臨床表現可以依賴於對結果模式的解釋(例如:多重檢驗)。採用數位資訊技術的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還具有與儲存和傳輸檢驗結果或輔助資訊到醫療決策所需的位置的能力相關的特性。未能滿足性能、可靠性或通訊要求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可能對患者造成傷害的事件。

H.2.2.2  與患者安全相關的性能特

a) 定量檢驗量測從患者身上採集的代表性標本中的數量。結果通常表示為濃度或百分比。所需的分析性能取決於醫療應用,但假高、假正常或假低結果可能會影響診斷,導致不適當或延遲的治療,並導致患者傷害。傷害的類型和嚴重程度可能取決於醫療決策點的錯誤程度。

定量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相關性能特性包括:

  • 量測值的真實性(偏差,參考標準的可追溯性);
  • 量測精度(重複性、中間精確度、再現性);
  • 分析特異性(干擾或交叉反應物質的影響);
  • 分析靈敏度(區分定量限或範圍的能力);
  • 檢出限(能夠可靠檢測的最低量值);
  • 定量限(可準確量測的最低量值);
  • 量測區間(已確證的分析性能的量值範圍)。

b 半定量檢驗提供具有臨床意義的近似量測值。該值通常基於順序量表分配或報告為數量界限,並且可以數位表示(例如:在指定的量測值範圍內,或大於或小於特定量、效價或梯度稀釋),或相對表示(例如:+3+2+1或微量)。半定量檢驗的常見例子是尿液「試紙」、檢測酮體存在的片劑和血清凝集程序。

如果檢驗結果報告為在低倍場視野或高倍場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量,則顯微鏡檢驗亦可視為是半定量的。例如:尿液顯微鏡檢驗可能會報告高倍場視野中的 0 5 個紅細胞。

半定量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性能特性包括如下事項:

  • 分析靈敏度(區分數量限制或範圍的能力);
  • 分析特異性(干擾或交叉反應物質的影響)
  • 檢測限(可可靠檢測的最低數量)
  • 量測信號值的精度(重複性、再現性)。

c) 定性檢驗確定是否存在某種分析物,結果報告為陽性、陰性或不確定。臨界值和相關資料庫可以定義陽性或陰性的結果。當不存在該分析物卻報告為陽性結果,或存在該分析物時卻報告為陰性結果,皆會影響診斷或治療。

定性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性能特性包括:

  • 分析靈敏度(含有分析物的樣品中真陽性結果的比例);
  • 分析特異性(含有分析物的樣品中真陰性結果的比例);
  • 診斷敏感性(真陽性結果在帶有該疾病患者中的比例);
  • 診斷特異性(真陰性結果在未帶有該疾病患者中的比例)。

H.2.2.3  與患者安全相關的可靠性特性

當臨床醫生依賴體外診斷(IVD)檢驗結果做出緊急醫療決策時,例如:在急診或重症監護環境中,及時的結果與準確的結果可能一樣重要。在需要時未能產生結果可能會延遲必要的醫療干預。

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的可靠性特性包括:

  • 系統可靠性(平均故障間隔時間,平均故障前時間);
  • 零部件兼容性(包括版本和關鍵公差);
  • 軟體可靠性(無差錯運行);
  • 試劑或管制對照穩定性;
  • 系統可用性(避免使用錯誤)。

H.2.2.4  與患者安全相關的數位資訊技術特性

正確識別患者和其樣本顯然至關重要。某些檢驗還需要有關患者、樣本或檢驗的輔助資訊,以便正確解釋結果。如果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旨在收集、儲存和報告此類資訊以及檢驗結果,則導致資料損壞或更改的器材特性可能會導致誤診或不適當的治療。

臨床醫生所需的輔助患者資訊可以包括:

  • 正確的患者姓名和樣本標識;
  • 患者詳細資訊(年齡、性別、人口群體、遺傳因素、藥物、營養狀況);
  • 樣品詳細資訊(樣品類型、描述、採集時間);
  • 量測細節(量測程序、量測單位、量測不確定度);
  • 應用詳細資訊(截止點、參考間隔)。

可能影響患者安全的數位資訊技術特性包括:

  • 器材和/或網路(無線或有線)之間的連接;
  • 網際網路資料傳輸;
  • 與數位應用程式(聯網或移動)的介面;
  • 類比體外診斷(IVD) 醫療器材結果的應用;
  • 嵌入式軟體應用(例如:解釋或治療建議);
  • 非遮罩資料傳輸(例如 :靜電放電(ESD) 敏感性);
  • 數位資料儲存(例如:易受損壞、操控或刪除);
  • 其他連接器材的中斷(造成額外的危險)。

(未完,續次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