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預期使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預期使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醫療器材風險管理—技術篇

ISO/TR 24971:2020
附錄B  風險分析常用工具

B.1 概述

該附錄提供數種可供支持風險分析的技術指引。其中一些技術從可能的傷害為起點,分析可能導致此種傷害的各種事件;其他一些技術擇取起始事件為起點,分析可能導致傷害的後續事件順序或組合。此等技術的基本原則為分析事件順序。

1:此文係引用ISO/TR 249712020附錄B內容。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聲明

特此強調,風險分析只是ISO 149712019中描述的風險管理過程的一個步驟。 此外,該附錄中描述的技術並不涉及風險分析的所有要素,僅提供支持資訊。例如:並非所有此等技術都包括鑑別危險情況。此等技術是互相補充的,可能需要使用多種技術相互支援充分及完整的風險分析。

以下詳細地討論分析技術:

  • 初始危險分析 (PHA)技術,在開發過程早期對係稱醫療器材的細節尚未盡知時,可使用此技術以鑑別可能造成傷害的危險、危險情況和事件。
  • 故障樹分析 (FTA) 和事件樹分析 (ETA)技術,在開發過程的早期之安全工程中特別有用,可供鑑別危險和危險情況的優先順序、可能的風險控制措施、以及分析不良事件的後果。
  • 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 (FMEA)技術, 乃系統地鑑別各個零部件的效應或後果的技術,隨著設計的成熟和對失效模式的更深入理解,此種技術愈發適合。
  • 危險和可操作性研究 (HAZOP)技術, 通常用於開發過程的早期階段,以研究與預期性能的偏差。
  • 危險分析和關鍵控制點 (HACCP) 技術,通常用於開發過程的後期階段,以查證然後優化設計概念或更改。

B.2  初始危險分析 (PHA)

初始危險分析 (Primary Hazard Analysis, PHA)是種歸納分析方法,目的係對指定活動、設施或系統鑑別可能造成傷害的危險、危險情況和事件。此法通常在專案開發的早期進行,因為當時關於設計細節或操作程序的資訊尚未充分,所以該法通常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前期準備工作,亦可為系統設計規格提供必要資訊。在分析現有系統時,或在不允許使用更深入技術的情況排列危險的優先順序時,此法可能很有用。

在初始危險分析 (PHA)中,通過考慮以下特性來制定危險和危險情況清單:

  • 使用或生產的材料及其反應性;
  • 使用的設備;
  • 使用環境;
  • 佈局;
  • 系統零部件之間的界面。

該方法的完成方式為:

a) 鑑別危險情況發生的或然率及危險情況導致傷害的或然率;

b) 對可能傷害程度的定性評估;

c)鑑別可能的風險控制措施。

獲得的結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呈現,例如表格和樹狀圖。

當適用時,在設計、製造及允收階段皆宜開展初始危險分析 (PHA),可供探索新的危險並及早修改。

註:此法益處為可以在資訊有限時使用,器材生命週期初階時使用。不利之處在僅能提供初始資訊,既不全面亦未能提供相關風險、最佳風險防範措施等資訊。

 B.3 故障樹分析 (FTA

故障樹分析 (Fault Tree Analysis, FTA)主要應用在從其他技術鑑別出的危險再加以分析手段,並從假定的非期望後果開始,也稱為《頂部事件》,即可能的危險或危險情況。從《頂部事件》開始並詢問「為什麼?」,得以逐級剔除的方式,鑑別功能系統低一級層次所導致的非期望後果之可能原因或故障模式。在逐級鑑別非期望的系統操作持續到愈來愈低的系統層次後,將引導到期待的系統層次,該層次通常是零部件故障模式,或風險控制措施得以應用的最低層次。

以上步驟將揭示最有可能引導到前述假設的後果組合。此種結果以故障樹模式、即習稱之故障樹圖形方式呈現。在故障樹圖中的每個層級,描述故障模式的組合皆採用邏輯運算元(ANDOR 等)。

故障樹圖呈現出頂部事件及潛在原因要素之間的邏輯關聯途徑,故障樹鑑別出的故障模式可以為硬體故障、人為錯誤或任何其他相關事件關聯的事件,此等事件會導致意外事件。此項技術不設限於單一故障情況。

故障樹圖例

故障樹分析 (FTA)允許以足夠靈活的系統方法,可以分析各種因素,包括人的相互作用。故障樹分析(FTA)在風險分析中用來估計故障機率、鑑別導致危險情況的單一故障情況、及常見原因導致故障的工具。故障樹分析 (FTA)可以在系統的設計階段使用,鑑別故障的潛在原因,而從不同的設計草案中挑選合宜方案;也可以在營運階段使用,鑑別重大故障發生方式及導致重大事件不同途徑的重要性,供相互比較和取捨。

在定性分析時,此法須了解系統及故障原因、系統失效方式。在定量分析時,須了解《頂部事件》的故障率、失效機率。

當掌握原因與後果的機率概括情形時,可用以估算重大事件的發生機率,或者數個事件發生時可以相互影響的途徑,並計算綜合作用在《頂部事件》的故障率。故障樹分析 (FTA)亦可處理既有的故障,通過故障樹圖展現不同事項如何交互作用而造成故障情形。

故障樹圖形表達方式則易於理解系統行為和分析過程中包含的各項因素,但是,隨著故障樹圖形增大,或是事件交疊時,處理故障樹可能需要引入計算機系統,計算最小割集。使用計算機系統工具有助於保持一致性、正確性及可檢驗性。

有關故障樹分析 (FTA)技術的更多資訊,請參見IEC 61025,或日本工業標準(等同英文版)JIS C5750-4-4:2011

B.4 事件樹分析 (ETA

事件樹分析 (Event Tree Analysis, ETA) 是一種因果分析圖解技術,基於啟動事件可能出現互斥後果的一系列動作和分析。事件樹分析 (ETA)使用與故障樹分析(FTA)相同的邏輯和數學技術。然而,故障樹分析 (FTA)分析了非期望頂部事件是如何發生的,而事件樹分析 (ETA)考慮了系統中特定零部件或專案失效的衝擊,並計算出該項失效對整個系統以及使用者和患者的效應。

定性分析可用於對啟動事件之後可能出現的狀況及後續依序發生的狀況,收集眾人意見,討論多種處理方式、預期障礙、減低非期望事件的控制措施及對後果的效應。而定量分析有助於思考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通常用於具備多種安全措施時的失效模式。由啟動事件

事件樹分析 (ETA)使用逐步推導方式,而故障樹分析 (FTA)是逐級推定方式。

事件樹中的啟動事件通常分為以下四類之一:

  1. 醫療器材中的故障或不安全情況;
  2. 使用錯誤;
  3. 公用設施故障(例如:斷電或網際網路連接中斷);
  4. 環境狀況(如:溫度、濕度、海拔、天氣)。

事件樹分析 ETA的目標是確定所選啟動事件可能導致的負面結果並最終導致傷害的機率。有必要使用有關系統的詳細資訊來瞭解事件順序,以構建事件樹圖。事件樹從啟動事件開始,其中此事件的後果以二元(成功或失敗)方式呈現。每個事件都會創建一個路徑,在該路徑中將觸發一系列的成功或失敗(交互出現)狀況,由此可以估計該路徑發生的總體機率。

此法的益處可以說明時機、依賴性、故障樹中事件的順序及骨牌效應。此法的不足之處係僅只某個系統的成功及故障狀況,未能納入延遲成功或恢復事項。任一條路徑皆依賴此前分歧點發生的事項,故完整事件樹分析須將可能路徑上各類事項納入分析,以其數量頗多,凡有忽略或省去的事項,便未能涵蓋全部的風險。

有關事件樹分析 (ETA)程序的更多資訊,請參見IEC 62502

B.5 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 (FMEA

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 是一種系統地鑑別和評估單一故障模式後果的技術。這是一種提問方式「如果如此做,則會發生什麼後果?」的歸納技術。每次僅分析一個零部件,因此通常查看單一故障情況。該技術以俗稱為「自下而上」模式進行,即按照程序進展到更高一階的功能系統層次。

該技術的應用程序如下述:

  • 鑑別係稱系統各部分所有潛在的失效模式(失效模式是被觀察到的失誤或操作不當);
  • 此等故障對系統的影響;
  • 故障原因;
  • 如何避免故障,及/或減少故障對系統的影響。

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 FMEA)不限於零部件設計的失敗,還可以包括零部件製造和組裝中的故障(過程 FMEA)以及最終使用者使用或錯誤使用產品(使用 FMEA),以鑑別人為失效模式及其效應。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 FMEA)可以擴展為包括對單一零部件失效模式、其發生機率和可檢測性(僅在檢測將在ISO 149712019的背景下採取預防措施的程度)以及後果的嚴重程度的調查。為了執行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 FMEA),應詳細瞭解醫療器材的結構。

該技術的益處係在設計初期發現問題,避免增加在製造階段的費用;鑑別單一零部件失效模式結果並尋求冗餘或安全保護系統之需求;分析結果可以提供輸入資料予其他分析技術,如:定性及定量的故障樹分析。

此種技術的缺點可能是難以處理冗餘和納入維修或預防性維護措施,以及它僅限於單一失效狀況,無法同時鑑別多個失效模式。且研究工作冗贅而耗費甚多,對於複雜的多層次系統而言,工作內容相當艱難而枯燥。

有關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 (FMEA)程序的更多資訊,請參見IEC 60812

1IEC 60812:2006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 (FMEA),已經由後續版本IEC 60812:2018失效模式效應與關鍵性分析 (FMEA and FMECA)所取代。

2失效模式效應與關鍵性分析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 FMECA)拓展了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 (FMEA)的應用範圍。根據其重要性和危害程度,FMECA可對每種鑑別出來的失效模式進行排序。

這種分析通常是定性或半定量的,但是使用實際故障率也可以定量化方式。

B.6 危險和可操作性研究 (HAZOP

危險和可操作性研究 (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ies, HAZOP)的理論係假設危情況和危險是由設計偏差或操作變化而引起。危險和可操作性研究 (HAZOP)可以在開發過程的早期執行,此時僅定義了設計和開發輸入,供規劃或對現有產品、過程、程序或系統的結構式系統分析,目的在鑑別危險和可操作性的問題之系統技術。該技術最初是為化學工業開發的,專注於探討設計意圖的偏離狀況,但醫療器材的開發人員尚可以考慮其他方面的應用。危險和可操作性研究 (HAZOP)可以應用於醫療器材的操作/功能(例如:作為《設計意圖》應用於診斷、治療或緩解疾病的現有方法/過程),或應用於醫療器材的製造或維護/服務(例如滅菌)的過程,此等方法可能對醫療器材的功能產生重大衝擊,分析團隊以該技術鑑別人員、設備、環境或組織目標所面臨的風險,由分析團隊儘可能提出解決方案而消除或減低風險。

危險和可操作性研究 (HAZOP)的兩個特點是:

  • 採用一群具有醫療器材設計及其應用專業知識的人員組成的團隊;
  • 使用引導詞幫助鑑別對照正常使用時的偏離狀況(全部、無、不/不是、多於/少於,以及部分等)。

該技術的目標是:

  • 對醫療器材及其預期使用方式做出完整的描述;
  • 系統地檢討預期使用的每個部分,以發現如何才會發生可能偏離正常操作條件和醫療器材設計使用的狀況;
  • 鑑別此類偏離狀況的後果,並決定此等後果是否會導致危險情況或可操作性問題。

當應用在製造醫療器材的過程時,尤以醫療器材特性取決於製造過程的情況下,特別適用上述第三個目標。

有關HAZOP程式的更多資訊,請參見IEC 61882

B.7  危險分析和關鍵控制點 (HACCP

危險分析和關鍵控制點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HACCP)是一種系統的方法,用於鑑別危險和危險情況,並通過關注製造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而加以控制及監督相關風險。以下描述風險管理術語在適當的情況下補充了傳統的危險分析和關鍵控制點 (HACCP)術語。

危險分析和關鍵控制點 (HACCP)基於以下七個核心原則:

  1. 進行危害分析(風險分析),以鑑別危險和危險情況;
  2. 決定關鍵控制點;
  3. 建立適當的界限;
  4. 監督每個關鍵控制點(CCP);
  5. 建立矯正和預防措施(鑑別並實施風險控制措施);
  6. 建立查證程序;
  7. 建立文件和記錄保存程序。

每種醫療器材都有自己的危險和危險情況,此等危險和情況可能與其預期使用、合理可預見的錯誤使用或其與安全相關的特性有關。危險情況可能由生命週期不同階段的事件引發,例如:設計、開發、製造、服務、使用、處置等。

有效果的危險分析和關鍵控制點 (HACCP)系統之核心當屬持續控制和監督已鑑別的危險和危險情況。製造商通過建立和記錄工藝過程圖、危險分析工作表和關鍵控制計畫,展現實施的風險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危險分析和關鍵控制點 (HACCP)系統使用以下工具作為記錄證據:

a)  工藝流程圖Process flow diagram

該圖目的是提供過程中涉及的步驟的清晰而簡單的描述。該圖對於危險分析和關鍵控制點 (HACCP)團隊的後續工作係屬必要。該圖亦可在未來指引其他人瞭解其過程的查證活動。工藝過程圖的範圍宜涵蓋製造商直接控制下的所有加工步驟。

b) 危險分析工作表 工作表包含危害分析(風險分析)的記錄:

  • 鑑別和列出過程中存在重大危險的步驟;
  • 列出與每個步驟相關的所有已鑑別的危險(和危險情況)及其重要性;
  • 列出每種危險(和危險情況)的所有風險控制措施;
  • 鑑別所有關鍵控制點及其監視和控制。

c) 關鍵控制計畫(Critical Control Plan

該計畫基於危險分析和關鍵控制點 (HACCP)的七項原則,並描述了確保控制特定設計、產品、過程或程序所遵循的程序。該計畫包括:

  • 鑑別關鍵控制點和適當的限制;
  • 監督和持續控制活動;
  • 實施和監督風險控制措施;
  • 查證和記錄保存活動。

(本篇竟)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醫療器材風險管理—詰問篇(二之二)

ISO/TR 24971:2020

附錄A 鑑別危險及安全有關特性

註1:此文係引用ISO/TR 24971:2020附錄A內容。(見前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聲明

A.2.22 醫療器材是否有壽命期限制?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醫療器材是否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質、
  • 儲存條件和直接包裝的衝擊、
  • 有效日期的告知方式(經由標籤或標示)、
  • 到期日之後使用的可能性
  • 過期醫療器材的處置。

A.2.23 是否有任何滯後現象或長期使用效應?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人體工程學和累積效應。
  • 示例可能包括: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腐蝕的生理食鹽水幫浦、機械疲勞、皮帶和附件鬆動、振動效應、標籤磨損或脫落、長期性的材料降解。

A.2.24 醫療器材會承受什麼樣的機械作用力?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醫療器材將承受的作用力是在使用者的控制之下,還是通過與其他人員的互動方式控制。

A.2.25 什麼因素決定了醫療器材的壽命?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電池耗盡、材料老化以及由於老化、磨損、疲勞或重複使用而導致的零部件故障。
  • 考慮備料件的可獲得性。

A.2.26 醫療器材是否僅供單次使用?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醫療器材在使用後是否自毀;
  • 使用者是否明顯知曉該醫療器材曾經使用過。

A.2.27 醫療器材是否需要安全最終除役或廢棄?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醫療器材本身廢棄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
  • 醫療器材上所有敏感資料的適當消除。
  • 例如:
    • 是否含有有害物質(例如:有毒化學品或生物製劑),
    • 或者該材料是否可回收循環使用?
    • 如果醫療器材儲存資料,宜考慮對儲存的資料進行適當的處理和安全性,包括資料刪除和保留。

A.2.28 醫療器材的安裝或使用是否需要特殊訓練或特殊技能?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醫療器材的複雜性和新穎性、
  • 安裝、維護或使用醫療器材的人員的知識、技能和能力。
  • 可以包括訓練、教育、能力評估、驗證或合乎資格。

A.2.29 如何提供安全資訊?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資訊是否由製造商直接提供給最終使用者,或者是否涉及第三方的參與,如:安裝人員、健康照護提供者、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實驗室負責人或藥劑師,以及該種方式是否會對訓練衍生作用;
  • 交付並移轉到終端使用者、以及安裝是否或許/可能由缺乏必要技能的人員執行之;
  • 按照醫療器材的類型和預期壽命,是否提供說明予使用者或服務人員須進行再訓練或重新驗證。

A.2.30 是否建立或引入新的製造過程?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新技術或創新技術的應用、
  • 生產規模的改變。
  • 亦可能涉及合約委派製造、供應商和承包商的改變。

A.2.31 醫療器材的成功應用是否取決於使用者界面的可用性?

A.2.31.1 使用者界面設計功能是否可能導致使用錯誤?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控制器和指示器、
  • 使用的符號、
  • 人體工程學功能、
  • 實體設計和佈置、
  • 操作層次結構、
  • 軟體驅動醫療器材的選擇功能表、
  • 警告的可見性、
  • 警報的可聽性、
  • 顏色編碼的標準化。
  • 有關可用性的更多資訊,請參見IEC 62366-1
  • 有關警報的更多資訊,請參見IEC 60601-1-8

A.2.31.2 醫療器材是否在分散注意力而可能導致使用錯誤的環境中使用?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使用錯誤的後果;
  • 分散注意力是否習以為常;
  • 使用者是否會被不經常發生之分散注意力的干擾所打擾;
  • 重複性心理壓力是否會降低使用者的感知度或注意力。

A.2.31.3 醫療器材是否有連接部件或附件?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錯誤連接的可能性、
  • 與其他相似產品連接的可能性、
  • 連接時的施力、
  • 連接情況的完整性回饋、
  • 過度擰緊或未擰緊。

A.2.31.4 醫療器材是否有控制介面?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間距、
  • 編碼、
  • 分組、
  • 映射、
  • 回饋的操作模式、
  • 失誤、
  • 手滑、
  • 控制時的間距差異、
  • 可見性、
  • 啟動或更改的指示、
  • 是連續式或是離散式控制,
  • 設置或動作的可逆性。

A.2.31.5 醫療器材是否顯示資訊?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各種環境中的可見性、
  • 指引方式、
  • 使用者的視覺能力、
  • 人口族群及視界角度、
  • 呈現資訊的清晰度、
  • 單位、
  • 顏色編碼
  • 關鍵資訊的可取得性。

A. 2.31.6醫療器材是否經由功能選擇表控制?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複雜性和層次數目、
  • 狀態的認知度、
  • (各項參數的)設定位置、
  • (操作步驟的)引導方法、
  • 每項措施(須經歷的)步驟數目、
  • 順序的清晰程度和記憶問題、
  • 控制功能相對於其可取得性的重要程度、
  • 以及偏離規定操作程序的衝擊。

A.2.31.7成功使用醫療器材是否倚賴使用者的知識、技能和能力?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預期)使用者、他們的心理和生理能力、技能和訓練;
  • 使用環境、人體工程學方面、安裝要求;
  • 預期使用者控制或影響醫療器材使用的能力;
  • 可能影響其與醫療器材成功交互的能力的預期使用者的個人特性。 參見IEC TR 62366-2

A.2.31.8醫療器材是否會被有特殊需求的人使用?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具有特殊特性的使用者,如:殘障人士、老年人和幼童,此等族群可能需要旁人協助説明才足以使用醫療器材;

使用者具有不同的技能水準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期望,可能導致醫療器材的適當應用存在差異。

A.2.31.9 使用者界面是否可以用於啟動未經授權的動作?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使用者界面是否允許使用者進入限制讀取的操作模式(例如:用於維護或特殊用途),
  • 此點增加了使用錯誤的機率,從而增加相關風險,
  • 使用者是否意識到已進入此類操作模式。

A.2.32 醫療器材是否包括報警系統?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是錯誤警報、漏報、
  • 報警系統斷開、
  • 遠端報警系統不可靠的風險、
  • 使用者理解報警系統工作原理的能力
  • 有關警報的更多資訊,請參見IEC 60601-1-8

A.2.33 醫療器材可能以何種方式被錯誤使用(有意或無意)?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不正確使用連接器、
  • 禁用安全功能或警報、
  • 忽視製造商建議的維護、
  • 未經授權訪問醫療器材或醫療器材功能。

A.2.34 醫療器材是移動式還是便攜式?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對握把、手柄、車輪或制動器的需求,
  • 對機械穩定性和耐用性的需求。

A.2.35 醫療器材的使用是否取決於基本性能?

宜考慮的因素是,例如:
  • 生命支援型醫療器材的輸出特性或警報的操作。
  • 有關醫療電氣器材和醫療電氣系統的基本性能的討論,請參見IEC 60601-1.

A.2.36 醫療器材是否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當具有一定自主性的醫療器材產生錯誤、警報或故障時,使用者能否意識得到;
  • 當需要干預自主執行的操作時,使用者能否意識得到;
  • 使用者干預或中止自主執行的操作的能力;
  • 使用者選擇和執行適當矯正措施的能力。
有關具有一定自主性的醫療器材的進一步指引,請參見IEC TR 60601-4-1

A.2.37 醫療器材是否產生用作確定臨床作用的輸入的輸出?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不正確或延遲的輸出是否會對患者造成直接或間接的風險,
  • 例如:錯誤的診斷導致患者的延誤治療或遺漏治療。
有關體外診斷醫療器材的指引,請參見附錄H

(本篇竟)

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醫療器材風險管理—詰問篇(一之二)

ISO/TR 24971:2020

附錄A 鑑別危險及安全有關特性

A.1 概述

ISO 149712019要求製造商鑑別可能影響安全的醫療器材特性。考慮此等特性是鑑別與醫療器材相關的危險的重要步驟。一種方法是循序漸進地探索有關醫療器材的製造、預期使用者、預期使用、合理可預見的錯誤使用和最終處置的問題。如果從所有相關人員(例如:使用者、維護人員、患者等)由各自面對醫療器材的角度提出問題,則可以更全面地瞭解可能存在的危險。

1:此文係引用ISO/TR 249712020附錄A內容。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聲明

A.2中的問題可以幫助讀者鑑別可能影響醫療器材安全的所有特性。附錄H包含在估計體外診斷(IVD)醫療器材風險時需要考慮的附加要點。此處的清單既非詳盡臚列,亦不代表所有醫療器材,故建議製造商添加可能適用於特定醫療器材的問題,並忽略不相關的問題。亦建議製造商不要僅考慮個別的問題,還要一併考慮其他相關的問題。

製造商可以進一步查閱ISO 16142-1的醫療器材或ISO 16142-2 的體外診斷醫療器材的相關臨床文獻、適用法規或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則。關注醫療器材的資訊保全性參見另一個來源AAMI TIR 57

A.2 問題

A.2.1 醫療器材的預期使用是什麼?以及如何使用?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醫療器材的作用與下列哪一項相關:
    • 疾病的診斷、預防、監督、治療或減輕,
    • 損傷的診斷、監督、治療、減輕或補償,
    • 生理結構或生理過程的檢查、更換、調節或補償,或
    • 妊娠控制?
  • 有哪些使用適應症(例如:患者群體、使用者剖繪、使用環境)?
  • 禁忌症是什麼?
  • 醫療器材是否維持或支持生命?
  • 在醫療器材發生故障的情況下是否需要特殊干預?
  • 如果發生資訊保全漏洞(性能衰退或喪失可獲得性),醫療器材的性能是否會受到衝擊?
  • 未經授權的訪問、未經授權的活動或資料丟失會影響醫療器材安全嗎?

A.2.2 醫療器材是否預期植入?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植入的位置、患者群體、年齡、體重、身體活動的特性、
  • 衰老程度等對植入物性能的影響、
  • 植入物的預期壽命期、植入物的可逆性、
  • 植入物是否可以在植入時加以修改或調整植入物配置,
  • 執行此類修改或調整配置的連接埠(例如:實體接點或與植入醫療器材的無線連接埠)。

A.2.3 醫療器材是否預期與患者或其他人接觸?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預期接觸的性質,即:表面接觸、侵入性接觸或植入,以及每種接觸的期間和頻率。

A.2.4 醫療器材中使用了哪些材料或零部件,或與醫療器材一起使用或接觸的材料或零部件?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與相關物質的相容性;
  • 與組織或體液的相容性;
  • 是否已知與安全相關的特性;
  • 醫療器材是否使用動物源材料製造?
註:參見ISO 10993-1:2018的附錄B以及ISO 22442系列標準。

A.2.5向患者輸送能量還是從患者擷取能量?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傳輸的能量類型;
  • 能量的控制、品質、數量、強度和持續時間;
  • 能階是否高於類似醫療器材目前應用的能階。

A.2.6 是否向患者輸送或提取物質?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向病人輸送物質還是提取物質;
  • 是單一物質還是多種物質;
  • 最大和最小傳輸速率及相應的控制。

A.2.7醫療器材是否處理生物材料,以供後續的再使用、輸液/輸血或移植?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處理過程的類型和處理的物質(例如:自動輸液/輸血、透析、血液成分或細胞療法處理)。

A.2.8 是否以無菌形式提供醫療器材或預期由使用者滅菌?或是否適用其他微生物控制方法?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醫療器材是單次使用包裝還是重複使用包裝;
  • 貨架保存期的考量事項;
  • 重複使用次數的限制;
  • 產品滅菌的方法;
  • 非製造商預期的其他滅菌方法之衝擊。

A.2.9 醫療器材是否預期由消費者進行常規清潔和消毒?

宜考慮因素包括:
  • 使用的清潔劑或消毒劑的類型,
  • 對清潔週期次數的任何限制。
  • 醫療器材的設計(如:幾何構造、造型、內襯與表面材質)會影響常規清潔方式和消毒的效果。
  • 考慮清潔劑和消毒劑對醫療器材安全或性能的效應。

A.2.10 醫療器材是否會改變患者環境?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溫度;
  • 濕度;
  • 大氣中的氣體成分;
  • 壓力;
  • 光照。

A.2.11 是否進行量測?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量測的變數和量測結果的準確度與精密度,
  • 及量測設備或資料是否會受到危害,
  • 尚宜考慮需要的校正和維護/維修(另見A.2.18)。

A.2.12 醫療器材是否帶有分析功能?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醫療器材是否根據輸入或獲取的資料得出結論、
  • 使用的演算法和信任度範圍和限制。
  • 須特別注意資料或演算法的非預期應用方式,以及對演算法和資料的未經授權的操弄或更改。

A.2.13 醫療器材是否擬與其他醫療器材、藥物或其他醫療技術結合使用?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鑑別可能涉及的任何其他醫療器材、藥物或其他醫療技術;
  • 與交互作用相關的潛在問題(例如:醫療器材衝擊其他醫療器材的性能);
  • 患者是否遵循治療指示。

A.2.14 是否存在不需要的能量或物質輸出?

宜考慮的能量相關因素包括:
  • 雜訊、振動、熱量、輻射(包括電離、非電離和紫外線/可見/紅外輻射)、接觸溫度、漏電流、以及電場或磁場。
宜考慮的物質相關因素包括:
  • 用於製造過程、清潔方式或測試的物質,如果它們留在產品中,則會產生不必要的生理效應。
宜考慮的其他與物質相關的因素包括:
  • 排放出來的化學物質、產出的廢棄物和體液。

A.2.15 醫療器材是否易受環境影響?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操作、運輸和存儲環境。此等因素包括:光、溫度、濕度、振動、洩漏/溢出、對能源供應和冷卻系統供應之變化的敏感性、以及電磁干擾。

A.2.16 醫療器材是否影響環境?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提供能源和冷卻系統的效應;
  • 有毒物質的排放;
  • 觸發電磁干擾。

A.2.17 醫療器材是否需要耗材或零部件?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該等耗材或零部件的規格,及使用者在選擇此等耗材或零部件時受到的任何限制。

A.2.18 是否需要維護或校正?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維護或校正是否由使用者或專業技師執行;
  • 是否需要特殊物質或設備進行適當的維護或校正;
  • 校正器的參考值可追溯到更高階的參考標準;
  • 如何確定何時需要維護或重新校正;
  • 如何查證校正是否(仍然)可以接受。

A.2.19 醫療器材是否包含軟體?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軟體是否打算由使用者或專業技師安裝、查證、修改或交換,以及軟體更新版的可靠性。

A.2.20 醫療器材是否允許存取資訊?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可訪問的乙太網路接口、USB 接口、串行接口和可移動式硬碟。

A.2.21 醫療器材是否儲存對患者照護至關重要的資料?

宜考慮的因素包括:
  • 資料被修改或毀壞的可能性、未經授權存取資料從而造成對患者的後果。

(未完,見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