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纜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纜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德國的海德堡纜車(Heidelberger Bergbahnen)

海德堡纜車(Heidelberger Bergbahnen)是德國海德堡市最具代表性的旅遊景點之一,以其現代化與歷史性的結合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遊客。纜車系統由兩段組成:下段纜車(Molkenkurbahn)從老城區的穀物市場(Kornmarkt)經海德堡城堡(Heidelberger Schloss)到達莫爾肯庫爾(Molkenkur乳舍治療),上段纜車(Königstuhlbahn,王座纜車)則從莫爾肯庫爾繼續通往海德堡最高的山峰——國王寶座(Königstuhl,王座)。短文介紹海德堡纜車的設計、建造與營運情況,特別是其如何應對每年超過百萬的全球遊客需求。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聲明
一、歷史與設計
1.1 起源與早期設計
海德堡纜車的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早在1873年,尼克勞斯·里根巴赫(Niklaus Riggenbach)便提出建造纜車的初步計劃,以連接海德堡老城區與城堡延伸至國王寶座山。然而,由於資金不足與土地收購問題,建設計劃屢次受挫。直到1883年,海德堡街道與纜車公司(Heidelberger Straßen- und Bergbahn AG,簡稱HSB)的前身——Leferenz & Co.公司開始逐步實現該願景建設。
下段纜車於1890年3月30日正式通車,採用了當時先進的水壓平衡(Wasserballast)驅動技術。該段纜車從穀物市場出發,途經城堡站,抵達莫爾肯庫爾,總長454.6公尺,高度落差為173公尺,行車速度每秒5公尺,行駛時間約5分鐘。纜車軌道採用三軌設計,並配備齒輪軌道(Zahnstange)以控制行車速度與制動。車廂由當地的瓦格納工廠(Waggonfabrik Fuchs)製造,這家工廠同時也為海德堡的電車提供客運車輛。首年運營即吸引了189,904名乘客,顯示出其作為旅遊交通工具的巨大潛力。
上段纜車的建造始於1905年,由瑞士的Von Roll公司負責設計與施工,於1907年6月1日通車。這段纜車從莫爾肯庫爾到國王寶座,總長974.5公尺,高度落差為260.5公尺,行車速度每秒2公尺,行駛時間約9分鐘。與下段不同,上段纜車一開始便採用電力驅動,車廂同樣由瓦格納工廠提供,這些車廂至今仍保留其1907年的原始外觀,成為德國最古老的電力驅動纜車之一。2004年,上段纜車因其歷史與技術價值被列入巴登-符騰堡州的文化遺產名錄。
1.2 現代化改造
下段纜車在1907年進行了首次重大升級,將水壓平衡驅動改為電力驅動,與上段纜車保持一致。1961年至1962年,下段纜車進行了一次全面重建,採用當時最先進的科技技術,並由拉斯塔特瓦格納工廠(Waggonfabrik Rastatt)提供新式車廂,使其成為德國最現代化的纜車之一。2004年,下段纜車再次更新,引進了更大型的現代化車廂,符合最新的安全標準,同時提升載客容量,以應對日益增長的遊客數量運載需求。
上段纜車則保留歷史特色,2003年至2005年間進行大翻修,車廂被送往瑞士進行翻新,確保符合歐盟的安全要求(如卡普倫事故後修訂的規範)。翻新後的車廂保留1907年的木質外觀,兼具歷史魅力與現代安全性。
二、建造與技術細節
2.1 技術規格
海德堡纜車由兩段獨立的立式纜車(Standseilbahn)組成,軌距均為1,000公釐。以下為兩段纜車的技術數據:
- 下段纜車(莫爾肯庫爾線):
  - 起點:穀物市場(Kornmarkt,海拔高度113公尺)
  - 終點:莫爾肯庫爾(Molkenkur)
  - 中間站:海德堡城堡
  - 高度差:173公尺
  - 最陡峭處約為41%的坡度
  - 軌道長度:454.6公尺
  - 行車速度:每秒5公尺
  - 行駛時間:約5分鐘
  - 班次間隔:十分鐘
  - 車廂:現代化設計,無障礙設施,適合輪椅使用者
- 上段纜車(國王寶座纜車線):
  - 起點:莫爾肯庫爾
  - 終點:國王寶座(Königstuhl,海拔高度567.8公尺)
  - 高度差:260.5公尺
  - 軌道長度:974.5公尺
  - 行車速度:每秒2公尺
  - 行駛時間:約9分鐘
  - 班次間隔:廿分鐘
  - 車廂:1907年原裝木質車廂,經2005年翻新
  - 文化遺產:2004年列入巴登-符騰堡州文化遺產名錄
兩段纜車均由海德堡街道與纜車公司(HSB)營運,HSB負責技術管理,而商業運轉則由海德堡城市服務公司(Stadtbetriebe Heidelberg)負責。纜車自2009年起全面使用100%綠色能源,成為海德堡最古老的氣候友好型交通工具之一。
由於上下兩段纜車是分段營運,所以舊城區的售票口不能單買上段的車票。
2.2 建造挑戰
纜車的建造面臨多重挑戰。首先,地形陡峭,國王寶座位於小奧登森林(Kleiner Odenwald)山脈,地勢複雜,施工難度大。其次,早期資金短缺與土地所有權問題多次推遲建設進度。1905年上段纜車的建造更因距離長和高海拔落差而增加工程施作的複雜性。Von Roll公司採用了當時先進的電力驅動技術,確保纜車能在陡坡上穩定運轉。此外,纜車的設計需兼顧旅遊功能與安全要求,例如下段纜車的無障礙設施和上段纜車的歷史保護需求。
三、營運與遊客管理
3.1 營運概況
海德堡纜車每年吸引超過100萬名遊客,成為該市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纜車每日從上午9:00運行至晚上20:05,具體時間根據季節有所調整。票價分為多種選擇,包括:
- 全景票(Panoramaticket):涵蓋上下段纜車往返及城堡入場。
- 國王寶座票(Königstuhlticket):僅限上下段纜車往返。
- 城堡票(Schlossticket):包含下段纜車往返及城堡入場(包括景點城堡內部庭院、大酒桶與德國藥劑博物館)。
- 年票:適合當地居民或常客,價格從35歐元起(針對學生、居民等有市民折扣)。
票價從單程3歐元到往返8歐元不等,另有家庭票與團體折扣。
為應對高峰時期的需求,HSB採用靈活的營運策略,例如:增加班次或安排特殊活動的專屬纜車服務(如:夜間活動)。然而,旅遊旺季期間可能出現排隊情況,特別是眾多旅客等待返回老城區的時段,建議遊客提前規劃行程或選擇非高峰時段。
3.2 應對大量遊客
海德堡纜車每年接待的遊客數量在2019年(疫情前)達到峰值,略微多於200萬人次,2022年因疫情影響僅有157.8萬人次,較2019年下降25%。為滿足全球遊客需求,纜車系統採取以下措施:
- 現代化車廂:下段纜車配備大容量車廂,適合高峰期運輸,並提供無障礙設施,方便輪椅使用者與行動不便的遊客。現今纜車廂分為五個乘客區和一個駕駛室。車廂頂部的全景透明玻璃窗觀看廣闊的內卡爾河全景。纜車運轉可以從駕駛室操作,也可以全自動無人操作。
上層纜車的木造式懷舊風車廂。
- 文化體驗:上段纜車保留1907年的歷史車廂,為遊客提供獨特的復古體驗,同時在國王寶座站設有纜車歷史展覽室,增強文化吸引力。
- 多元化服務:纜車站提供多語言導覽與資訊,國王寶座站的售貨亭提供當地特色飲品與小吃,滿足國際遊客的多元需求。
- 環境保護:纜車使用100%綠色電力,並與城堡票結合,鼓勵遊客使用公共交通而非私家車,減少環境影響。
3.3 維護與挑戰
為確保安全與可靠性,纜車每年進行嚴格的安全檢查,例如:1961年,下層纜車路段進行現代化改造,更換纜車並進行機械設備升級。纜車路段停止營運以執行升級工程,更新後重新開放,捨棄齒輪軌道系統,成為單純的纜車鐵路。1997年,纜車進行現代化改造,移除容易結冰的架空輸電線,改為在各站充電以確保纜車行駛所需的電力能量。同時,更新纜車設備並更換軌道和纜線。
2002年夏季,海德堡街道與纜車公司決定對海德堡纜車進行全面現代化改造。採用的現代化科技主要為消防系統、災害預防、纜車系統安全和便利殘障用戶使用的無障礙設施。
四、遊客體驗與景點
海德堡纜車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種獨特的旅遊體驗。遊客可從穀物市場出發,沿途欣賞老城區、內卡河谷(Neckartal)與萊茵平原(Rheinebene)的壯麗景色,部分天氣晴朗時甚至可遠眺至普法爾茨葡萄酒之路(Pfälzer Weinstraße)。
- 海德堡城堡:下段纜車的中間站,遊客可參觀城堡內庭院與前庭露臺、大酒桶(Fasskeller)與德國藥劑博物館,票價已包含在該段的纜車票內。
- 莫爾肯庫爾:過去是療養地,如今提供多條遠足步道,適合喜愛自然的遊客。
- 國王寶座:海拔567.8公尺,提供內卡河谷的絕佳全景,設有鷹獵場(Falknerei Tinnunculus)、童話樂園(Märchenparadies)與森林體驗步道(Walderlebnispfad),特別適合家庭遊客。步道長3.5至8公里,配有解說牌,適合親子探索。
五、產品驗證
5.1 驗證背景
海德堡纜車作為德國重要的文化與旅遊設施,其設計與運行需符合嚴格的歐盟安全標準與德國當地法規。纜車的產品驗證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機械與電氣安全:確保纜車系統(包括車廂、軌道與驅動系統)的機械結構與電氣設備符合歐盟機械指令(2006/42/EC)與低電壓指令(2014/35/EU)。
環境與能源效率:自2009年起,纜車全面使用100%綠色電力,符合德國能源轉型政策,並獲得相關環境認證。
文化遺產保護:上段纜車(國王寶座線)於2004年被列入巴登-符騰堡州文化遺產名錄,其1907年的原始車廂需在翻新時符合歷史文物保護要求,同時滿足現代安全標準。
5.2 產品驗證詳情
下段纜車(莫爾肯庫爾線):
認證標準:下段纜車於1961-1962年重建,並於2004年進行現代化改造,採用符合歐盟機械指令與EN 81-22(立式纜車安全標準)的產品安全與技術要求。車廂由拉斯塔特瓦格納工廠(Waggonfabrik Rastatt)製造,通過德國技術監督協會(TÜV)的產品安全認證,確保機械結構、電氣系統與無障礙設施的安全性。
驗證機構:TÜV Süd(南德意志技術監督協會)負責下段纜車的產品驗證。根據DIN EN ISO/IEC 17065標準進行產品驗證,確保纜車符合機械安全、電氣安全與載客能力要求。
驗證範圍:包括車廂的承載及運送能力(每次可載客約50人)、軌道穩定性、緊急制動系統以及無障礙設施(如輪椅通道)。驗證證書的有效期通常為5年,到期前需及時更新。
上段纜車(國王寶座線):
驗證標準:上段纜車使用1907年的原始木質車廂,於2003-2005年由瑞士Von Roll公司進行翻修與更新,符合歐盟安全指令(特別是2001年卡普倫纜車事故後修訂的EN 12158-1標準)。翻修後的車廂保留歷史外觀,同時加裝現代化安全設備,如緊急制動與火災預防系統。
驗證機構:由瑞士的驗證機構(如SGS瑞士通用公證行或Swiss TS Technical Services)負責,與TÜV Süd合作,根據EN ISO/IEC 17020進行產品安全與檢驗系統驗證。驗證內容係確保車廂結構、電力驅動系統的符合性,兼顧保護及維持歷史文物的獨特風格。
文化遺產驗證:巴登-符騰堡州文化遺產局(Landesamt für Denkmalpflege)參與監督翻修與更新工程,確保車廂符合文化遺產保護要求。驗證內容包括對木材防腐處理與檢查整體設備的結構完整性。
綠色電力驗證:海德堡纜車由海德堡城市服務公司(Stadtwerke Heidelberg)提供100%可再生能源驅動,獲得德國能源署(Deutsche Energie-Agentur, dena)的綠色電力驗證,符合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標準。
5.3 驗證流程
初始驗證:由驗證機構(如TÜV Süd或SGS)進行產品設計與製造過程的審查,包括:材料測試、結構分析與功能試驗。初始驗證需提交詳細的產品技術文件,如:車廂設計圖與應力計算報告、軌道穩定性檢查與評估報告、電氣系統配置與線路藍圖。
現場檢查:驗證機構派遣檢驗員進行現場檢查,確保纜車系統的安裝符合設計規格要求。例如:下段纜車的無障礙設施需通過實地測試。
證書頒發:通過檢查後,驗證機構頒發產品驗證證書(如TÜV驗證或CE標誌的符合性評鑑證書)。證書有效期通常為5年,但需每年執行追蹤監督稽核。
持續監督:根據歐盟指令(如DIN EN ISO/IEC 17067及DIN EN ISO/IEC 17065的產品安全法規及產品標準的要求),驗證機構每年對纜車的生產與運行進行持續監督檢查,確保纜車系統持續符合法規與產品標準要求。
六、年度檢驗
6.1 檢驗概述
海德堡纜車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技術檢驗,通常安排在旅遊淡季(冬季,如2月或3月),以減少對遊客的影響。檢驗由海德堡街道與纜車公司(Heidelberger Straßen- und Bergbahn AG, HSB)負責執行,監督機構為巴登-符騰堡州地質、原材料與礦業廳(Landesamt für Geologie, Rohstoffe und Bergbau Baden-Württemberg)。
檢驗時間:2023年檢驗於3月6日至17日進行,2024年於3月4日至18日進行,2025年則於1月開始,為期數月,因當年度尚須包括上下段纜車同時進行30年一次的全面大檢修與更新。
替代交通:每年的定期檢驗期間,纜車停運,HSB提供巴士替代服務,覆蓋穀物市場至莫爾肯庫爾的路線,部分時段延伸至國王寶座。巴士每30分鐘一班,運行時間為上午9:00至下午18:00。
6.2 檢驗內容
年度檢驗涵蓋以下方面:
機械系統:檢查軌道、車輪、齒軌(上段纜車)與鋼纜的磨損情況,確保結構完整性。
電氣系統:測試電力驅動系統、緊急制動與控制系統的可靠性。
安全設備:檢驗緊急出口、火災報警器與滅火系統的功能。
車廂檢查:下段纜車的現代化車廂需檢查無障礙設施與載客能力;上段纜車的歷史車廂需檢查木材狀況與防腐處理的維護情況。
環境符合性:確認纜車使用100%的綠色電力,並檢查能源管理系統的運行狀況。
6.3 特殊大修(每30年一次)
2025年初,海德堡纜車進行30年一次的全面大修,涉及上下段纜車同時停止運轉,屬於相當罕見的同步維護作業。上段纜車的歷史車廂(重約8噸)係由高空吊車吊出軌道,送往瑞士Von Roll公司進行全面翻修與更新,包括:
木材修復:對1907年車廂的木質結構進行防腐與結構強化處理。
安全升級:更新電氣系統與緊急制動裝置,確保符合最新歐盟安全標準(如:EN 12158-1)。
軌道維護:檢查974.5公尺長的軌道系統,修復磨損零部件。
費用:大修費用約為高達六位數的歐元,由HSB與巴登-符騰堡州補貼共同承擔。
下段纜車的維護則集中在現代化設備的更新,如:車輪與軌道系統的檢查,費用相對較低。更新後於2025年3月29日恢復運營。
七、總結
海德堡纜車將現代技術與歷史傳承完美結合,成為德國最長(1.5公里)且最具特色的纜車系統之一。下段纜車以其現代化設施滿足大量遊客需求,上段纜車則以百年歷史車廂提供獨特的文化體驗。通過持續的維護與升級,纜車不僅確保了安全與可靠性,還積極應對環境挑戰,使用綠色電力並推動可持續旅遊。每年超過百萬的全球遊客在這裡體驗到海德堡的自然與文化之美,使其成為這座浪漫城市不可或缺的標誌。
(全文竟)

2025年8月11日 星期一

奧地利十二角峰(Zwölferhorn)纜車概述

十二角峰(Zwölferhorn)纜車的歷史
舊纜車(1957–2019)
- 建造與開通:十二角峰纜車於1956年至1957年間建造,並於1957年6月30日正式開通。這是一條採用Girak系統的雙索循環纜車,由薩爾茨堡工程師喬治·沃爾曼斯伯格(Georg Wallmannsberger)設計。該系統使用投擲桿夾緊技術,在站內自動開合夾具,是當時的技術傑作。
- 技術特點:這條纜車是歐洲最後一條使用投擲桿夾緊技術的雙索循環纜車,成為技術遺產的象徵。它配備38個四人座纜車廂,全長2,745公尺,克服908公尺的高度差,行駛時間約16.2分鐘,時速2.8公尺/秒,每小時運送約250名乘客。
- 運營與意義:在62年的運營期間,這條纜車共運送約850萬名乘客(每年約14萬人)。它深受登山者、滑雪者和滑翔傘愛好者的喜愛。夏季,十二角峰是登山天堂;冬季則提供具有挑戰性的滑雪道。紅色與黃色的懷舊纜車廂成為聖吉爾根的標誌。
- 停運:纜車的運營許可於2017年到期,後延長至2019年12月31日。由於翻新成本高於新建,舊纜車最終被拆除。這條「懷舊纜車」的終結讓許多歷史技術愛好者感到惋惜。部分舊纜車廂被出售,其中一輛於2020年以14,700歐元拍賣,所得捐給紅十字會。
新纜車(2020年至今)
- 新建與開通:舊纜車於2020年1月拆除後,Doppelmayr/Garaventa集團在七個月內建成了一條現代單索循環纜車。新的十二角纜車(Zwölferhorn)於2020年10月23日開通,造價1,700萬歐元,每小時運送能力提升至655人。
- 技術特點:新纜車配備28個八人座纜車廂(14紅14黃,致敬舊纜車),行駛時間約10.5分鐘,時速5公尺/秒,無障礙設計。谷站海拔568公尺,山頂站1,476公尺。新建的站房、停車場和全景餐廳(「Das Zwölfer」)也一併啟用。
- 永續性:自2024年夏季起,這條纜車成為全球首條完全由太陽能供電的纜車,依靠光伏系統實現超過90%的能源自給率。從4月到9月,纜車完全能源自給。
解說與重要性
- 技術發展:舊十二角峰纜車是阿爾卑斯旅遊的先驅,Wallmannsberger/Girak系統通過自動夾緊技術革新了纜車運輸,實現比擺渡纜車更高的運量。新纜車則展示了向更高效、環保技術的進步。
- 旅遊意義:這條纜車是聖吉爾根及薩爾茨卡默古特(Salzkammergut)地區的旅遊支柱。它開啟了登山路線,如「十二角環線」,冬季提供滑雪道和全景步道,滑翔傘愛好者也常在此起飛。從山頂可俯瞰沃爾夫岡湖及周邊阿爾卑斯山脈的壯麗景色,吸引無數遊客。
(全文竟)

2025年8月5日 星期二

德國斯圖加特纜車Stuttgarter Seilbahn

歷史與珍貴故事
斯圖加特纜車(Standseilbahn Stuttgart)自1929年10月30日起開始運營,連接了赫斯拉赫(Heslach)區的南海默廣場(Südheimer Platz)與德格洛赫(Degerloch)區的森林公墓(Waldfriedhof)。這條纜車線路不僅是德國第一條採用半自動控制的纜車,也是當時同類中最快的纜車,堪稱技術與歷史的瑰寶。以下將以傳統中文,結合歷史背景與珍貴故事,帶您領略這條纜車的獨特魅力。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聲明。
歷史溯源:從構想到實現
斯圖加特森林公墓於1914年8月開放,位於德格洛赫的山坡上,地勢偏遠,當時僅有一條狹窄的林間小道(後來的卡爾-克洛斯街)。為方便前往公墓,當局從一開始便計劃修建一條纜車,靈感來自1912年巴登-巴登的纜車設計。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中斷了這一計劃,臨時以名為“W”(Waldfriedhof)的公車線替代。
直到1928至1929年,斯圖加特纜車終於由艾斯林根機械廠(Maschinenfabrik Esslingen)建成。這條纜車全長536公尺,採用1000毫米軌距,克服85公尺的高低差,最大坡度達28%,平均坡度15.4%。纜車的兩輛車廂以35毫米粗的鋼索相連,透過山頂站的滑輪系統實現平衡運行,僅需少量電力即可驅動,體現了當時的工程智慧。
這條纜車於1929年啟用時,配備了德國首創的半自動控制系統,車廂乘務員僅需按下一個按鈕即可啟動運行,無需專職司機或機械師。此設計大幅降低了運營成本,尤其在1929年經濟危機的背景下,確保了纜車的經濟可行性。此外,車站內還設置了斯圖加特首批自動售票機,進一步提高了效率。
車廂的懷舊之美
纜車的兩輛車廂以柚木外殼和桃花心木內裝打造,散發著1920年代的復古氣息。車廂內飾採用黃銅與琺瑯細節,座椅下方甚至設有暖氣,為乘客提供舒適的乘坐體驗。每輛車廂可容納22個座位和58個站位,設計上刻意選擇了當時略顯“過時”的木質結構,賦予其永恆的經典美感。至今,這對車廂仍保持近乎原始的狀態,並於2004年為符合歐盟安全標準進行了精心修復,成為受保護的文化遺產。
民間傳奇:別名背後的故事
斯圖加特纜車因其目的地——森林公墓,而獲得了幾個充滿趣味的民間別名,例如“遺囑快車”(Erbschleicherexpress)與“寡婦快車”(Lustige-Witwen-Bahn)。這些名稱源於早期公墓訪客的特殊群體:許多人乘纜車前往公墓弔唁,部分人則被幽默地認為是為了遺囑或遺產而頻繁造訪。這些暱稱雖然帶有調侃意味,卻也反映了纜車與當地文化的緊密聯繫。
1930年,纜車首個完整運營年便吸引了69萬名乘客,當時它是通往公墓的唯一便捷交通工具。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公墓的重要性下降,纜車的年客流量穩定在約15萬人次。如今,它不僅服務於前往公墓的訪客,還吸引了大量遊客、技術愛好者、家庭和遠足團體,成為斯圖加特的一大旅遊亮點。
珍貴故事:纜車的傳奇瞬間
戰爭中的堅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纜車計劃雖被擱置,但其設計理念從未被放棄。戰後的經濟危機中,纜車以高效、低成本的運營模式,成為城市的驕傲。
風暴中的考驗:1999年,颶風洛薩(Lothar)導致一棵大樹倒塌,損壞了一輛車廂。幸運的是,車廂無人,隨後被修復,繼續服役,展現了其堅韌的生命力。
現代化的抉擇:2003年,歐盟頒布新的纜車安全法規,斯圖加特纜車面臨停運風險。然而,在市民與政府的強烈呼聲下,纜車投入300萬歐元進行翻新,成為歐洲首條符合新標準的纜車,延續了其歷史使命。翻新工程保留了車廂的原始風貌,僅升級了驅動、剎車與控制系統,確保了安全與傳統的平衡。
旅人的感動:來自佛羅里達的71歲遊客芭芭拉·梅特卡夫(Barbara Metcalf)分享了她2017年的乘車體驗。她表示,乘纜車沿著布勞斯特林普勒步道(Blaustrümpflerweg)前往森林公墓,途中的寧靜森林與城市喧囂形成鮮明對比,讓她感受到斯圖加特的獨特魅力。她驚嘆於這片綠意盎然的森林景致,認為這是佛羅里達所沒有的風景。
日常的溫暖:77歲的伊娃·布勒(Eva Bühler)經常搭乘纜車前往公墓悼念丈夫。她表示,纜車不僅方便,還讓她在短暫的四分鐘旅程中感受到穿越林間的寧靜,成為她生活中的一抹慰藉。
文化與技術的交融
斯圖加特纜車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一座活生生的技術博物館。其半自動控制系統在1929年堪稱革命性創新,僅需兩名乘務員即可運營,節省了大量人力成本。山頂站旁的花店設計也頗具巧思,確保車站不顯空曠,同時為訪客提供便利。
纜車每日從上午9:10至下午5:50運行,每20分鐘一班,票價與斯圖加特交通聯盟(VVS)的短程票相同,僅需1.8歐元(2024年價格)。乘客可從U1、U9或U34線在南海默廣場下車,步行數十公尺即可抵達纜車站。
結語:永恆的斯圖加特印記
斯圖加特纜車從1929年啟用至今,見證了城市的變遷與文化的傳承。它不僅是通往森林公墓的便捷通道,更是連結過去與現在的時光隧道。無論是當地居民的日常出行,還是遊客對歷史與自然的探索,這條纜車以其獨特的木質車廂、靜謐的林間旅程與濃厚的懷舊氛圍,成為斯圖加特不可或缺的文化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