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德國巴伐利亞邦埃林根宮殿(Residenz Ellingen)

以下圖片展示了埃林根宮殿(Residenz Ellingen)與園林的風貌:

宮殿典雅的巴洛克外觀立面
內部典雅畫作修飾的天花板

德國巴伐利亞—埃林根皇家宮殿與園林(Residenz Ellingen)概覽

歷史沿革

艾林根宮位於巴伐利亞中弗蘭肯的小鎮 Ellingen,德意志騎士團時期(Teutonic Order)(1216–1789):自 1216 年起,國王將主院(Spital)與土地賜予德意志騎士團,1253 年已有 Komtur(指揮官)出現,埃林根成為德意志騎士團法蘭肯省(Ballei Franken)領地(Landkommende )指揮官的官邸,是該團在歐洲最富有的行政區中心,持續四百年之久,因此小鎮曾是地區性的政治經濟中心。
  • 巴洛克改建(1708–1720):現存宮殿初建於 1708 年,在騎士團與地方領主的規劃下,新宮殿以巴洛克語彙重建,晚期哥德式教堂同時改建為宮廷教堂。主體由建築師 Franz Keller 規劃,並依規劃者 Wilhelm Heinrich Behringer 的構想執行,形成今日可見的宏偉殿貌與包廂格局。於 1718–1720 年完成。
  • 內部裝飾與古典風格提升(約 1775):晚 18 世紀由法國建築師 Pierre Michel d’Ixnard 為宮內加入經典主義元素,建築內庭迴廊(Kolonnaden)與露臺自此誕生。部分室內裝潢在此期間引入新古典(Rational / Klassizismus)風格。
  • 王室轉贈與重新裝飾(1815):拿破崙時代與神聖羅馬帝國瓦解後,區域歸入巴伐利亞王國;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連一世將宮殿贈予 其元帥(Feldmarschall) 卡爾·菲利普·馮·弗雷德(Fürst Karl Philipp von Wrede),他聘請工匠自巴黎帶來華貴的絲綢、壁紙、傢俱、玻璃及銅製品進行裝飾,成為巴伐利亞古典主義傑出裝潢代表。
  • 戰後轉為博物館(1954 起):1939 年被巴伐利亞州政府收歸,由「州立宮殿、花園與湖泊管理局(Bayerische Schlösserverwaltung)」維護,後由沃雷德家族重新布置內部。1871–20 世紀、至 1939 年宮殿最後售回巴伐利亞州,成為公眾財產由邦政府保存的文化資產。戰後逐步對外公開,1954 年起開放部份代表性裝飾廳與節慶廳供導覽參觀。

建築與內部藝術特色

  • 宮殿建築格局:典型四翼結構,東翼始於 1711 年(Wilhelm Heinrich Beringer),南北翼與西翼陸續由 Franz Keller 完成;內庭迴廊則為 d’Ixnard 新增。晚期新古典元素同樣可見於陳設與迴廊。這種「巴洛克外表 + 新古典內修」的混合,是艾林根宮的典型風貌。
  • 裝飾藝術:內部保存有精緻的豐富的巴洛克天花壁畫、木質嵌板地板與由 Franz Joseph Roth 操刀的壯麗石膏(Stuck)雕飾。
  • 慶典大廳與樓梯間:主樓梯間與節慶大廳具有巴洛克華麗風格,壁畫描繪「良善統治」與亞歷山大場景,樓梯間則有巨型人像與神話浮雕。
  • 宮殿教堂—聖母與聖喬治雕像:宮殿教堂外立面雕飾有 Johann Wagner 的不染瑪利亞雕像,內部壁畫與石膏裝飾極為細緻,反映精湛的宗教藝術。教堂裝飾與祭壇藝術是宮內藝術陳列的一部分,長期作為宗教與宮廷禮儀之所。
  • Prunkräume(華麗房間)與裝飾:保留多處富麗房室,含天頂壁畫、原始地板、木質壁板與精細的石膏裝飾(部分由 18 世紀的工匠所作),室內展陳反映騎士團與後來所有者的品味。

典藏、博物與文化功能(Sammlungen)

  • 艾林根宮的展示重點並非單一大型「瓷器館」或「珠寶館」,而是以 建築本身的裝飾(壁畫、Stuck)、家具、禮儀器物、宗教陳設、及區域歷史文物檔案 為核心。某些房間或展覽會陳列畫作、傢俱、鐵器或玻璃器物等。州立管理單位亦會在特展期間展示臨時主題藏品。
  • 宮殿西翼目前容納有 東普魯士文化中心(Kulturzentrum Ostpreußen) 等文化機構或展覽(部分來源指出該區域有與東普魯士相關的展示或研究用途),使該地在保存與展示地方/跨地區史料上有公共功能。

園林特色

宮殿後園為約 3 公頃的園林,初為巴洛克式幾何設計(1726 年已有描述),後改造成英式自然風景園,19 世紀園林逐步自然化,成為近代的景觀花園(Landschaftspark)。二戰期間與現代工程對花園與部分建築造成影響,但仍保留若干巴洛克構件(如部分石欄)。
  • 園林變遷:18 世紀建園後,1796 起轉向英式風格改造,增設自然曲徑與植栽。今日僅遺留巴洛克 balustrade 作為園林建築殘跡。
  • 珍稀樹種:園內擁有約 200 年樹齡的銀杏、紅葉山毛櫸與來自 Muskau 的特色橡樹等珍稀植物。
  • 春季藍星花盛開:每年春季,園中草坪被藍色的 Scilla bifolia 海洋點綴,是自然與文化融合的美麗象徵。
  • 與歷代主人的關係
  • 德意志騎士團土地指揮官:數百年以來維持此地作為宗教與政治中心。
  • Franz Keller 與 Franz Joseph Roth:分別主導建築與裝飾,留下輝煌的巴洛克遺產。
  • Michel d’Ixnard:將古典主義引入宮殿新面貌。
  • Fürst von Wrede 家族:19 世紀重新裝飾內部,並將宮殿後代維持為文化遺產。

現代功能與保存

  • 現代,埃林根宮殿由巴伐利亞宮殿管理局維護,提供導覽參觀(Prunkräume 與教堂等通常以導覽方式進入)。部分區域可作活動或租借舉辦大型活動。建議查詢官方頁面取得當季開放時間與票價。園林則全年開放,特別是春季藍星花季,是訪客的熱門賞花景點。
  • 宮殿場地常用於展覽、音樂會與地方文化活動;旅客亦可結合訪問附近其他弗蘭肯地區景點(如 Weißenburg、Ansbach 等)規劃一日遊或主題文化行程。

總結:

  • 埃林根宮殿與園林集建築、藝術與自然於一體,展現從德意志騎士團到巴伐利亞古典主義的文化演進,是歐洲文化與歷史的重要見證。
  • 歷史層級高:艾林根宮自中世以來即為德意志騎士團弗蘭肯分院的要地,反映宗教軍事團體在地方政治經濟中的影響力。其後由巴洛克與新古典修整,呈現歐洲式宮廷建築演變的範例。
  • 保存範式:宮殿不僅保存建築體與室內裝飾,亦承載地方文物與檔案(含騎士團文獻),是研究中世騎士團、近代宮廷與地方史的重要場域。
  • 公共文化資源:由州立機構維護並對公眾開放的模式,讓艾林根宮由專屬宮廷空間轉為教育、展覽與文化活動場地,兼具學術與觀光價值。
(全文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