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希滕施泰因城堡歷史概述
符騰堡(Württemberg)利希滕施泰因城堡(Schloss Lichtenstein),位於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羅伊特林根縣(Landkreis Reutlingen)霍瑙(Honau)上方,坐落於施瓦本阿爾卑斯山(Schwäbische Alb)的阿爾布邊緣(Albtrauf),海拔817米,俯瞰埃哈茨河谷(Echaz-Tal)。這座19世紀以歷史主義風格建造的城堡,被譽為「符騰堡的童話城堡」(Märchenschloss Württemberg),靈感源於威廉·豪夫(Wilhelm Hauff)1826年的小說《利希滕施泰因》(Lichtenstein)。城堡融合了新哥特式風格,體現了浪漫主義對中世紀的嚮往,是施瓦本阿爾卑斯山的標誌性建築。
起源至中世紀:早期堡壘
起源與早期歷史:利希滕施泰因城堡的歷史可追溯至12世紀。約1100年,利希滕施泰因家族(Herren von Lichtenstein)在距現今城堡約500米處建造了「老利希滕施泰因堡」(Burg Alt-Lichtenstein),位於埃哈茨河源頭上方。該家族為阿哈爾姆伯爵(Grafen von Achalm)及後來的符騰堡伯爵(Grafen von Württemberg)的臣屬(Ministeriale)。1182年,利希滕施泰因家族首次出現在文獻中,其名稱源於堡壘所在的「光亮石頭」(licher Stein)。1200年,堡壘部分區域以凸形石塊(Buckelquader)重建,現今庭院內仍可見其地基遺跡。1311年,施瓦本城市戰爭(Schwäbischer Städtekrieg)期間,羅伊特林根(Reutlingen)摧毀了老堡壘。
約1390年,符騰堡統治者在現今城堡位置(距老堡壘15分鐘路程)建造了新堡壘,名為「利希滕施泰因堡」,以取代被毀的老堡壘。新堡壘位於阿爾布邊緣的岩石錐體上,被認為是晚中世紀最具防禦性的堡壘之一。然而,隨著利希滕施泰因家族於1687年因戰爭斷絕,堡壘逐漸荒廢,淪為廢墟。
19世紀:浪漫主義重建
建築師與建造:1837年,符騰堡伯爵威廉(Wilhelm Graf von Württemberg,後為烏拉赫公爵)受豪夫小說啟發,購買了堡壘遺址及周邊的森林管理處(Forsthaus)。威廉熱衷於中世紀歷史與藝術收藏,計劃將該地改建成一座新哥特式城堡,作為夏季居所及收藏品的展示場所。城堡於1840年至1842年間建造,由建築師卡爾·亞歷山大·海德洛夫(Carl Alexander Heideloff)設計,後期由約翰·格奧爾格·盧普(Johann Georg Rupp,1797–1883)負責施工監督。喬治·埃伯萊因(Georg Eberlein,1819–1884)負責內部裝飾,進一步強化了新哥特式風格。
平面圖:城堡建於狹窄的岩石平台上,平面圖呈不規則形狀,以適應地形。核心建築包括主樓(Hauptbau)、庭院(Schlosshof)、小教堂(Kapelle)及蓋羅大樓(Gerobau)。主樓包含多個房間,如騎士廳(Ritteraal)和圖書館,庭院則以浪漫主義風格設計,環繞著中世紀風格的拱門和塔樓。城堡花園(Schlossgarten)環繞建築,提供開闊的景觀,與施瓦本阿爾卑斯山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平面圖細節現存於巴登-符騰堡州檔案館(Landesarchiv Baden-Württemberg)的烏拉赫家族檔案(GU-Bestände)中。
房間與寶藏:城堡內部反映了威廉伯爵的收藏熱情,特別是騎士廳和圖書館,展示了他收集的中世紀武器、盔甲及藝術品。這些房間以新哥特式傢具和裝飾為特色,營造出濃厚的中世紀氛圍。威廉從斯圖加特新歡樂宮(Neues Lusthaus)搶救了部分雕塑,並將其安置於城堡,這些雕塑由喬治·比爾(Georg Beer)和海因里希·席克哈特(Heinrich Schickhardt)於16世紀末創作。城堡還收藏了從世俗化(Säkularisation)後流入市場的宗教藝術品,防止其流失海外。
繪畫與雕塑:城堡內保存了重要的藝術收藏,其中包括兩幅由未知哥特式畫家創作的畫作,這位畫家因此被命名為「利希滕施泰因城堡大師」(Meister von Schloss Lichtenstein)。此外,威廉伯爵與藝術家、藝術品經銷商及修復師的通信顯示,他積極收購繪畫和雕塑,包括來自路德維希·奧廷根-瓦勒施泰因親王(Ludwig Fürst zu Oettingen-Wallerstein)的收藏,這些作品後來成為斯圖加特美術博物館(Staatsgalerie Stuttgart)的前身收藏的一部分。雕塑收藏中尤為突出的是從新歡樂宮轉移來的作品,這些雕塑見證了威廉對藝術保護的貢獻。
城堡所有者:城堡由烏拉赫家族(Haus Urach,符騰堡家族分支)擁有。威廉伯爵於1837年購入土地並主持重建,後由其後代繼承。至今,城堡仍為烏拉赫家族私人所有,開放部分區域供公眾參觀。
城市發展:19世紀,城堡的建造帶動了霍瑙及周邊地區的旅遊業,成為施瓦本阿爾卑斯山的標誌性景點。1847年,城堡圖像出現在符騰堡-霍亨索倫州的5芬尼臨時貨幣上,顯示其文化重要性。
20世紀至21世紀:文化地標與旅遊
重要參觀地點:城堡的主要參觀亮點包括:
騎士廳(Ritteraal):展示武器、盔甲及新哥特式裝飾,反映中世紀騎士文化。
小教堂(Kapelle):以哥特式彩色玻璃窗和宗教藝術品聞名。
庭院(Schlosshof):浪漫主義設計的開放空間,適合拍攝全景照片。
城堡花園(Schlossgarten):提供俯瞰埃哈茨河谷的壯麗景觀。
參觀者可通過導覽遊覽上述區域,部分房間如圖書館和私人房間僅在特殊活動中開放。城堡還提供會議室和活動空間租賃。
房間與寶藏(續):20世紀,城堡的收藏品得到進一步整理與保護。威廉伯爵的收藏,包括武器、盔甲及藝術品,成為城堡的文化核心。這些藏品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反映了19世紀浪漫主義對中世紀的理想化詮釋。
繪畫與雕塑(續):城堡的藝術收藏在20世紀得到學術研究,特別是藝術史學家卡爾·瓦爾赫(Karl Walcher,1831–1906)對新歡樂宮雕塑的記錄,這些雕塑現為城堡的重要展品。此外,蘇爾皮茨·布瓦塞雷(Sulpiz Boisserée,1783–1854)對威廉收藏的繪畫進行了評估,凸顯其歷史價值。
城堡所有者(續):烏拉赫家族持續擁有城堡,並於20世紀將其改造成旅遊景點。1982年,城堡圖像出現在德國聯邦郵政柏林分部的35芬尼郵票上,進一步提升其知名度。家族積極維護城堡,確保其結構與收藏品的保存。
城市發展(續):20世紀,城堡成為巴登-符騰堡州的旅遊熱點,吸引大量遊客。1965年出版的《巴登-符騰堡歷史遺址》(Historische Stätten VI)將其列為重要地標。21世紀,城堡通過網站宣傳(如schloss-lichtenstein.de),提供導覽、活動策劃及婚禮場地租賃,進一步融入現代旅遊業。
總結
利希滕施泰因城堡從12世紀的堡壘演變為19世紀的浪漫主義童話城堡,體現了中世紀與新哥特式風格的融合。建築師卡爾·亞歷山大·海德洛夫與約翰·格奧爾格·盧普於1840–1842年打造了這座地標,平面圖適應狹窄地形,包含騎士廳、小教堂等核心區域。威廉伯爵的藝術收藏,包括繪畫、雕塑及武器,豐富了城堡的文化內涵,特別是「利希滕施泰因城堡大師」的作品及新歡樂宮雕塑。城堡至今由烏拉赫家族擁有,從19世紀的夏季居所轉變為21世紀的旅遊勝地,騎士廳、庭院及花園成為主要參觀亮點。其發展不僅帶動了霍瑙的旅遊業,也成為施瓦本阿爾卑斯山的象徵。
(全文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