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聖巴爾托洛梅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聖巴爾托洛梅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德國聖巴爾托洛梅(St. Bartholomä)概述

聖巴爾托洛梅(St. Patholomä)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Bayern)伯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er Land)地區,坐落於國王湖(Königssee)西岸的希爾紹半島(Halbinsel Hirschau),屬於肖瑙(Schönau am Königssee)的一個小聚落。這座羅馬天主教朝聖教堂以其獨特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紅色穹頂和兩個不同形狀的洋蔥塔聞名,背靠瓦茨曼山(Watzmann)東壁,風景如畫,是國王湖地區最具標誌性的旅遊景點之一。聖巴爾托洛梅不僅是宗教聖地,也是阿爾卑斯山脈中自然與文化交融的象徵。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聲明
歷史
聖巴爾托洛梅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2世紀,與伯希特斯加登的宗教和政治發展密切相關。以下是其歷史的關鍵階段:
1. 早期歷史與建立(12世紀):
聖巴爾托洛梅的起源可追溯至1134年,當時由伯希特斯加登修道院(Stift Berchtesgaden)的共同創建者庫諾·馮·霍爾堡(Kuno von Horburg)發起建造一座小教堂,名為「Basilica Chunigesee」,以取代當地的異教泉水崇拜(據說附近有一個「發燒泉」Fieberbrunnen)。
該教堂於1134年8月24日(聖巴爾托洛梅紀念日)由古爾克(Gurk)主教羅曼一世(Roman I.)祝聖,並獲得了聖巴爾托洛梅的聖髑。教堂最初供奉聖三一(Heilige Dreifaltigkeit)和聖母瑪利亞。
1522年,教堂獲得教皇特許權,可接受贖罪捐獻,成為重要的朝聖地點。
2. 巴洛克改造(17-18世紀):
1697-1698年,原始教堂被拆除,並在原基礎上重建為一座巴洛克風格的教堂,採用三葉式合唱團設計(Drei-Konchen-Chor),象徵聖三一,形似薩爾茨堡大教堂(Salzburger Dom)。
1733年,伯希特斯加登大修道長卡耶坦·安東·諾特哈夫特(Cajetan Anton Notthafft von Weißenstein)對教堂和旁邊的狩獵城堡進行了巴洛克化改造,形成了今日的建築風貌。內部裝飾包括薩爾茨堡藝術家約瑟夫·施密特(Josef Schmidt)的精美灰泥裝飾。
教堂的祭壇分別供奉聖巴爾托洛梅(主祭壇)、聖凱瑟琳(St. Katharina)和聖雅各布(St. Jacobus),其中聖巴爾托洛梅作為牧人和高山農民的守護聖人,深受當地信眾敬仰。
3. 近代修復與保護:
19世紀,教堂因年久失修面臨拆除風險。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Ludwig II.)出資修復,於1868年7月25日重新祝聖。
1902-1904年,巴伐利亞攝政王子盧伊特波德(Prinzregent Luitpold)資助了另一次大規模修復,教堂隨後由巴伐利亞王室名單(königliche Zivilliste)接管,現由巴伐利亞州立宮殿、花園和湖泊管理局(Bayerische Verwaltung der staatlichen Schlösser, Gärten und Seen)負責管理。
聖巴爾托洛梅被列為具有景觀影響力的建築遺產,至今保持其歷史和文化價值。
修道院與聚落發展
聖巴爾托洛梅周邊的聚落規模極小,僅包括教堂、原狩獵城堡(現為餐廳)、國王湖漁業建築、國家公園資訊中心等少數建築,被官方定義為「荒地」(Einöde)。以下是其發展概況:
1. 狩獵城堡與聚落:
聖巴爾托洛梅旁邊的狩獵城堡最初於14世紀為漁民之家,1506-1522年間改建為伯希特斯加登大修道長的狩獵居所,至1803年為止一直由大修道長使用。
1810年,伯希特斯加登地區併入巴伐利亞王國後,城堡成為維特爾斯巴赫家族(Wittelsbacher)的狩獵居所,特別是盧伊特波德王子常在此狩獵。1912年起,城堡改為餐廳,至今以傳統巴伐利亞美食吸引遊客。
聚落的其他建築包括紀念品攤位和瓦茨曼東壁登山營地,反映了其旅遊導向的發展。
2. 朝聖與旅遊:
聖巴爾托洛梅是阿爾默朝聖(Almer Wallfahrt)的目的地,這是歐洲最古老的高山朝聖活動,起源於1635年,當時薩爾茨堡居民為感謝躲過瘟疫而開始此傳統。每年8月24日(聖巴爾托洛梅紀念日)後的週六,數千名朝聖者從奧地利瑪麗亞阿爾姆(Maria Alm)穿越石海(Steinerne Meer)到達聖巴爾托洛梅。
教堂僅能通過國王湖的電動船抵達,增添了其神秘與獨特感。夏季,數千名遊客乘船到訪,冬季則因湖面結冰而更顯寧靜。
傳說與故事
聖巴爾托洛梅的歷史與其宗教和自然環境交織,孕育了一些傳說和故事:
1. 聖巴爾托洛梅的傳說:
聖巴爾托洛梅(Bartholomäus)是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傳說他在亞美尼亞傳教時將當地國王皈依基督教,激怒了國王的兄弟,導致他被活剝皮並倒掛處決。其殉道故事在教堂的主祭壇畫中得以呈現,成為朝聖者的精神象徵。
當地傳說認為,聖巴爾托洛梅的守護力量保護著高山農民和牧人,這也是教堂選他作為主保聖人的原因之一。
2. 1688年的悲劇:
1688年8月23日,一場悲劇發生在國王湖:一艘載有60-70名朝聖者的木船在靠近聖巴爾托洛梅的碼頭時因輕率和過載而翻覆,導致多人溺亡。根據倖存者的記錄,這場事故被歸咎於船員的疏忽和過度自信。
長期以來,人們誤將事故地點定位在湖的另一端法爾肯斯坦壁(Falkensteiner Wand),那裡至今有一個紅色紀念十字架。
3. 瓦茨曼山的傳說:
雖然非直接關聯聖巴爾托洛梅,但國王湖和瓦茨曼山的傳說為該地區增添了神秘色彩。當地傳說稱,瓦茨曼山是一位殞落之地的國王和他的家人,因其治理王國時期施行暴政受到天神懲罰,化身為石頭形成山脈,永遠守護國王湖。聖巴爾托洛梅教堂背靠瓦茨曼東壁,這一傳說常被遊客和朝聖者提及,增添了地點的浪漫氛圍。
當前挑戰與未來展望
聖巴爾托洛梅作為朝聖地和旅遊景點,面臨保護其歷史遺產與應對遊客壓力的挑戰。國王湖的生態環境脆弱,當地政府和國家公園管理部門積極推廣可持續旅遊,例如限制船隻數量和保護周邊自然景觀。未來,聖巴爾托洛梅將繼續作為宗教、文化和旅遊的焦點,通過數位化導覽和綠色交通進一步提升遊客體驗。
(全文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