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霍夫宮殿(Schloss Linderhof)
是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一座華麗皇家宮殿,由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授權建造,以其復古式洛可可風格和獨特的維納斯洞穴(Venus Grotto)而聞名。民眾讚賞有加,如:內部裝飾的特徵,包括:大型寢室、用餐室、木雕飾板與精工木雕像、德國瓷器、中國進口細緻瓷器、大型純水晶吊燈及其各自的獨特性。又及前庭的縮小板仿凡爾賽宮花園、涼亭與美女雕像。
歷史發展:從過去到現在
林德霍夫宮殿的歷史始於19世紀中葉,最初是一個狩獵小屋,後來演變成一座豪華宮殿。
早期階段(1860年代):
該地原為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國王的狩獵小屋。與宏偉的新天鵝堡對公眾開放的願景不同,林德霍夫宮是路德維希二世純粹為自己建造的私人避難所。他於1874年至1878年間主持修建,用於遠離政治鬥爭和公眾視線,沉浸在個人藝術與幻想世界之中。路德維希二世於1864年登基後,於1868年開始規劃,將其改造成凡爾賽宮的縮小版。1869年,他重建了「皇家小屋」(Königshäuschen),這是第一階段。宮殿的設計深受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 和凡爾賽宮的影響。路德維希二世對這位歐洲絕對君主的領軍人物極為崇拜,林德霍夫宮內處處可見向其致敬的痕跡。
主要建造時期(1870-1886):在建築師喬治·多爾曼(Georg Dollmann)的監督下,進行了多個階段的擴建,包括添加側翼樓、用石材包覆木頭結構,並於1874年完成南翼。
1885-1886年,最後階段擴大主臥室,但路德維希二世於1886年去世前未見其完成。該宮殿建築的整體外部為30 x 27公尺,是路德維希二世唯一親眼見到從設計到落成的宮殿。相對於其他皇家宮殿,林德霍夫宮的外觀相對簡潔,以純白色和黃色為主,與周圍的自然景觀和諧相融。
公園發展(1870年代):
庭園總監卡爾·馮·埃夫納(Carl von Effner)設計了公園,結合巴洛克花壇、文藝復興露台和英國景觀風格。1872年開始建造東西方花壇,1873年搬遷小屋以擴大花園。1880年完成,包括噴泉、階梯和景觀公園。
當代(1886至今):
宮殿成為博物館和旅遊景點,屬於巴伐利亞宮殿管理局。維納斯洞穴於1875-1877年建造,後來添加了東方元素如摩爾亭和摩洛哥屋。至今,它是浪漫之路上的熱門景點,吸引遊客探索其歷史和奇幻元素。從狩獵小屋到洛可可宮殿,林德霍夫反映了路德維希二世的幻想世界,受凡爾賽和華格納歌劇啟發。
維納斯洞穴與石灰石雕像
維納斯洞穴是宮殿最獨特的特徵,一座巨大的人工鐘乳石洞穴,長90公尺,高達14公尺,內部設有一個湖和一條貝殼形小船。是19世紀最大的此類結構。
建造與靈感:1875-1877年建造,靈感來自華格納歌劇《唐懷瑟》的第一幕和卡布里島的藍洞。路德維希二世用它作為互動舞台,創造幻覺。特徵:包括石灰石般的鐘乳石、10英尺深的湖泊(帶有波浪機鼓動波浪)、貝殼形船隻。裝有電動照明(1878年起),可變換顏色,如紅色代表維納斯山景,藍色為國王最愛。石灰石雕像包括「唐懷瑟與維納斯夫人」的畫作、鍍金貝殼王座、水晶王座和洛雷萊岩石,周圍有水晶稜鏡產生彩虹效果。
獨特性:由早期發電機供電,體現19世紀的藝術與科技融合。
該處洞穴不僅是裝飾,還體現了路德維希二世的孤獨與幻想中的投影。國王曾在此欣賞華格納的歌劇《唐懷瑟 Tannhäuser》。
內部裝飾:木雕、瓷器、中國細瓷、吊燈及其獨特性
琳德霍夫宮雖然規模較小,但其內部裝潢極盡奢華、細節豐富,堪稱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巔峰之作,奢華而細緻,反映出路德維希二世的皇家品味。
寢室(Schlafzimmer): 是宮殿中最大、最豪華的房間,位於建築中央,其豪華程度甚至超過了凡爾賽宮的寢室。巨大的水晶吊燈、藍絲綢鍍金裝飾和巨幅油畫令人震撼。鏡廳(Spiegelsaal, Hall of Mirrors): 這是琳德霍夫宮的標誌性房間。房間四面安裝了巨大的鏡子,與水晶吊燈和排列到天花板的眾多燭台相互映照,營造出無限延伸、璀璨奪目的奇幻空間,當視線位於室中兩側鏡子的中間點時,鏡中影像相互迴映,一望無際,展現出路德維希二世個人審美的極致體現。國王作息日夜顛倒,白天睡覺,晚上在鏡廳徹夜讀書,燭火通明,相互輝映,照耀如同白日,無與倫比。
精工木雕(Holzschnitte):掛毯室有粗帆布上的牆壁畫作模仿掛毯,家具覆蓋來自巴黎戈布蘭製造廠。西方掛毯室包括風琴琴。瓷器與中國細緻瓷器(Porzellan, Feinchina aus China):用餐室有邁森(Meissen)瓷器中心件,帶瓷花。臥室有兩個邁森瓷器控制台桌,路德維希二世的最愛瓷器。邁森瓷器受中國影響,象徵細緻工藝。
吊燈(Hängenlampen):鏡廳有印度象牙枝形吊燈(16枝)和兩個青金石壁爐架。臥室有玻璃枝形吊燈,帶108支蠟燭,適合國王的夜間生活。獨特性:鏡廳有青金石、天青石和玉髓鑲嵌的中桌,顯示巴伐利亞紋章;鴕鳥羽毛地毯;馬拉喀石桌(俄羅斯大公夫人禮物);
「Tischlein deck dich」隱藏式餐桌,又稱「自動上菜魔桌」,為了國王進餐時避免僕人打擾,由僕從在樓下佈置桌面及菜餚,準備妥當後,啟動液壓裝置,將桌面及菜餚送到樓上供國王用餐,而原先在樓上的桌面及殘羹剩餚則對應地傳送到樓下,僕從們清理乾淨後準備下一道菜餚。 這些構造元素創造了一個私人天堂,充分體現了他孤僻的性格。且融合東西方影響。
前庭花園、亭子與美女雕像
花園結合正式與景觀風格,佔地廣闊,花園設計是巴洛克與浪漫主義的完美融合。
前庭階梯式花園(Vorhof Garten): 花園採用了嚴格的對稱設計,融合了巴洛克式、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和英式園林風格。噴泉、雕塑、階梯和水池點綴其間,一步一景。水花壇有大水池,帶鍍金「弗洛拉與小天使 Flora und Angel」噴泉群,「海神尼普頓噴泉」的水柱高達25公尺,非常壯觀。東西方花壇於1872年建造。
亭子與雕像(Pavillon mit Statue der Schönheit):音樂亭位於北側階梯頂部。圓形寺廟在南側露台頂部,有維納斯雕像,基於安托萬·瓦托的畫作,象徵美女。其他包括摩爾式亭閣(充滿伊斯蘭風格的建築,內部裝飾華麗,安裝帶孔雀的王座)和摩洛哥館與休斯之屋,反映國王對東方風格的迷戀。
其他特徵:30級大理石階梯瀑布,帶海神噴泉;露台花園有「奈亞德噴泉」與水仙雕像;景觀公園有亨丁小屋和古爾內曼茲隱居處,受華格納啟發。
交通與參觀方式
該地位於德國巴伐利亞邦,靠近奧地利邊境,在上阿瑪高地區附近的格拉斯旺谷中。公共交通工具,從慕尼黑主火車站乘坐火車至奧伯勞,然後轉乘巴士即可到達。這是最常見的路線。
自行開車可導航至「Linderhof」,有停車場,但旅遊旺季時車位緊張。
建議提前在官網預約門票,因為參觀人數有限,現場購票可能需要長時間排隊,甚至無法入內。
宮殿內部參觀必須跟隨導覽團(德文團為主,英文團次多,法文團為限定期間,另提供中文語音導覽器),不能自由進入宮內參觀。但花園和亭閣則開放自由遊覽。
註:在宮殿內部,若無專業導遊指引,參觀民眾找不到出口,將如老鼠般困在迷宮內。
通常可以將林德霍夫宮與附近的上阿瑪高(以其木雕和十年一度的耶穌受難劇聞名)或新天鵝湖堡/天鵝堡安排在同一日或兩日遊中。
夏季是參觀的最佳時節,因為花園鮮花盛開,所有噴泉和亭閣(包括維納斯岩洞)都會開放。冬季部分室外設施可能關閉,但雪景中的宮殿別有一番風味。
通常可以將林德霍夫宮與附近的上阿瑪高(以其木雕和十年一度的耶穌受難劇聞名)或新天鵝湖堡/天鵝堡安排在同一日或兩日遊中。
夏季是參觀的最佳時節,因為花園鮮花盛開,所有噴泉和亭閣(包括維納斯岩洞)都會開放。冬季部分室外設施可能關閉,但雪景中的宮殿別有一番風味。
結論
林德霍夫宮殿與其洞穴和花園體現了路德維希二世的「童話國王」的內心夢想世界,它不像新天鵝堡那樣雄踞山巔,而是隱於山谷,等待人們去探索一個由鏡子、水晶、木雕、瓷器、鍍金、音樂和科技共同編織的浪漫之夢。對於藝術、建築、文化和歷史愛好者來說,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瑰寶。從19世紀的建造到現代的保存,它是巴伐利亞歷史的瑰寶。建議參觀該景點的官方網站以獲取更多資訊。
(全文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