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普滕城堡(Kempten Residenz)的歷史
簡介與概要
肯普滕城堡(Fürstäbtliche Residenz Kempten)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肯普滕(Kempten im Allgäu),毗鄰洛倫茨教堂(St. Lorenz Kirche/Basilika),在城市中心,是前肯普滕修道院親王修道主教長的駐壁所(Fürstäbtliche Residenz Kempten)與代表型宮殿。這是三十年戰爭後德國第一座宏偉的巴洛克修道院建築群,建於1651年,融合巴洛克與洛可可風格,現歸屬州立宮殿管理局管理,部分用作地方法院,國事廳開放公眾參觀。歷史與發展:從過去到現在
修道院約於750年由Audogar創建,原為本篤會(Benediktiner)修道院(Benediktinerstift)與教會領主(Fürstäbte)的宮殿與行政中心。1062年成神聖羅馬為帝國修道院,1348年升為親王修道院。1632-1633年的三十年戰爭中被被瑞典軍隊焚燒而毀損嚴重,1651年親王修道主教長Roman Giel von Gielsberg下令重建,由建築師Michael Beer設計,1654年Michael Beer 離開,Johann Serro(來自 Graubünden)接手建築工作。宮殿與教會兩者並行建造。主建築至 1670 年與聖器室(Sakistei)完成,1670年完成宮殿與教堂大致完成主體。教堂的塔樓於 1673 年未完成停工。1732-1743年親王修道主教長Anselm von Reichlin-Meldegg選定內部為洛可可式裝潢,將宮殿內的 Prunkräume(華麗房間/裝飾房間)以早期洛可可風格(及 Règence 過渡風格)進行裝潢與裝飾。包括繁複的壁畫、天頂畫、雕刻與裝飾藝術等。1728年皇帝卡爾六世的皇室命令使 Residenz 所在的修道院與聖洛倫茨教堂所在社區被授予城市地位(Stadt),但並未完全自主管理。1803年屬於公眾領域古蹟,隨著「帝國議會主要決議」(Reichsdeputationshauptschluss),修道院被世俗化(Säkularisation),教會領主的世俗權力結束。宮殿與教會的財產與行政結構調整,成為巴伐利亞州管轄的資產,曾作為部隊軍營至1945年,後暫時性地安置難民,1952年起國事廳開放。宮殿的 Prunkräume(華麗房間)部分被保留下來並對公眾開放作為文化遺產與旅遊景點;教堂(St. Lorenz Basilika)仍為教區教堂使用。宮殿的一些房間亦被法院或行政機構使用。現今由巴伐利亞州的宮殿(Schlösserverwaltung)負責維護與管理。 室內與室外裝潢
室外為矩形佈局(145x43米),兩個庭院,角塔帶八角鼓與穹頂,南立面1895年加risalit,拱廊、壁柱、半柱,建築繪畫予以更新。風格與建築師:主要為巴洛克風格,帶有早期洛可可/Régence 元素。初期建築由 Michael Beer 設計,之後 Johann Serro 接手。宮殿包括聖器室(Sakistei),連接宮殿與教堂的一部分。 schloesser.bayern.de+2schloss.bayern.de+2
華麗房間 Prunkräume:包括前廳(Vorzimmer)、聽眾廳(Audienzzimmer)、日間房(Tagzimmer)、臥室(Schlafzimmer)、賓客房(Gästezimmer)以及一座大型的 Thronsaal(王座廳)/宴會廳。裝飾藝術包含雕刻的壁板、華貴天花板與壁畫、壯觀的造型(Stuck)與鮮豔色彩。這些房間在 1732-1742 年間由 Fürstabt Anselm von Reichlin-Meldegg 全面裝修。 kempten.de+2kempten-tourismus.de+2
天頂畫與壁畫:例如整個 Tonnengewölbe(桶型拱頂)上有畫家 Franz Georg Hermann的描繪,主題為教會領地/Fürststift 的榮譽與歷史。 schloss.bayern.de+1
色彩與裝飾感受:特別強調「熱情與溫暖的色調」、「居家但華麗的氛圍」。與許多教會建築光秃莊嚴不同,這些空間兼具居住舒適與儀式顯赫感。教會與世俗功能混合,使宮殿不僅為行政與宗教之所,也是領主與宮廷生活場所。繪畫包括Franz Georg Hermann的天花板壁畫(如宴會廳頌揚修道院歷史)。雕像由Aegid Verhelst創作,灰泥裝飾由Johann Georg Üblher(Wessobrunner學派)負責,豐富人物組合。裝飾融合巴洛克式與洛可可式,高品質雕塑與宗教元素。教堂為St. Lorenz大教堂,巴洛克風格,經由聖器室連接宮殿。收藏寶藏於公眾化後散失,部分回購,但未提及特定瓷器。
修道院領地於世俗化後,其藏書與檔案大部分被轉移:94 幅畫作、圖書部分流往奧格斯堡(Augsburg)、一些書籍保留、部分藏於 Metten 修道院等地。近代也有一些圖書館間協調性作業於 20世紀透過私人捐贈將原有圖書返回 Residenz。檔案則主要存於州立檔案館(Staatsarchiv Augsburg)。
現狀與旅遊/博物館功能
開放與導覽:Prunkräume(華麗房間)只在導覽團中開放參觀。通常每45分鐘一場導覽。遊客可通過導覽進入前廳、聽眾廳、節日/宴會廳、臥室等。開放時間:大致在每年四月至十月期間,每天/多日對遊客開放。十一月至三月週末對外開放。需注意特別節假日/活動日可能關閉。
管理機構:由巴伐利亞王國遺產管理局(Bayerische Schlösserverwaltung)負責維護。宮殿部分功能被行政或司法機構使用,但 Prunkräume 被保護且對公眾展示。
與各自統治者的關係
城堡與親王修道主教長密切相關:Roman Giel von Gielsberg發起重建與Wappensaal;Rupert von Bodman於1680年建Fürstensaal;Anselm von Reichlin-Meldegg監督洛可可式內部裝飾;Castolus Reichlin von Meldegg為最後修道院的主教長。這些統治者貢獻於建築發展與裝潢,體現教會的俗世權力與宗教藝術贊助。
關鍵特色示例:
寶座廳(Throne Hall)為巴伐利亞洛可可式內部裝潢設計的巔峰傑作。
現代意義:現代改為博物館,另提供導覽參觀各房間與虛擬式網路觀賞方式。
周邊景觀與特點
洛倫茨教堂(Basilika St. Lorenz):與 Residenz 相鄰,是修道院教會的重要部分,仍在教區使用。建築與藝術相輔相成,教堂與宮殿的結合使整體空間具有宗教與世俗並重的特色。 schloesser.bayern.de+1宮廷花園/Hofgarten:宮殿北側設有 Hofgarten,即宮廷花園/園林設施。這些庭園在修道院重建與宮殿建立時期被規劃,用於裝飾觀賞、休憩與儀式用途。地形有階梯與水池、裝飾性元素等。 維基百科+2schloesser.bayern.de+2
Zumsteinhaus — 城市博物館:不屬於宮殿本體,但距離宮殿廣場(Residenzplatz)不遠,是一座具有文藝與歷史展示功能的城市博物館,展覽涵蓋坎普滕超過2000年的城市史。建築原為 Zumstein / Zumsteinhaus,為貴族/商人建築物,現在被改為博物館用途。展示內容有城市模型、展覽主題包括權力(Macht)、休閒(Freizeit)、健康(Gesundheit)、地方節慶活動等。 museen.de+1
藝術與臨時展覽空間:宮殿內部的 Hofgartensaal 是可供展覽與文化活動使用的空間,近年已進行照明改善與更新,用於展示藝術作品或舉辦活動。
(全文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